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独特魅力的直观展现,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像的记录让非遗的表达方式骤然鲜活。
“审美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共同推出【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之《他们鉴证了文明》系列云端课程。课程创新性地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11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使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更进一步领会非遗保护的精神和意义,让观众能够在光影中,看懂非遗。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第四期“冯庆钜—杨柳青木版年画”,是2015年支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成果,并入选“年华易老,技·忆永存——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
冯庆钜
传承人简介:
冯庆钜(1944—),男,天津市静海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初,年仅16岁的冯庆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天津荣宝斋、杨柳青年画工场合并而成天津杨柳青画社后,冯庆钜师从张兴泽和潘忠义,受到两位老师亲传。冯庆钜在天津杨柳青画社从事彩绘绘制、创作、授艺至今,在同龄人退休、转业、成立私人作坊的同时,他始终坚持传承的完整性和专业性,五十七年来为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往期回顾:
第一期: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薛生金与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出品:新华网文化频道、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编辑:常宁、谭雪莉、伊媛、邢贺扬、刘兰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