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喜欢文艺的朋友们来说,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云端”上网也能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可以在“云端”提高艺术审美力,享受艺术的滋养。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近日来,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将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由艺术名家给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文艺欣赏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国家大剧院在做好安全防疫的同时,积极携手众多艺术家,成功打造了10部“同舟共济战疫情·国家大剧院在行动”抗击疫情主题系列文艺作品,在特殊时期鼓舞人心。舞蹈作品《到那时》是国家大剧院出品的第十部抗疫主题作品,也是10部作品中唯一一部舞蹈作品。
《到那时》作品共分为四个篇章:空城、逆行、守夜、拥抱,由青年舞蹈家黎星编舞并主演,通过将抗击疫情过程中真实的视频影像片段与舞蹈肢体语言相结合,展现和颂扬了疫情出现以后守护着生命与城市的逆行者、抢救者、志愿者和守夜人,传递出等到抗疫胜利再次相聚剧场的美好祈愿。《审美力·艺术微课堂》第二十五期,让我们跟随青年舞蹈家黎星走进舞蹈《到那时》。
舞蹈《到那时》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逆行者、守夜人、志愿者等战“疫”人员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小见大,叙述了抗疫过程中平凡且伟大的人和事。
黎星是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水池里跳舞的舞者。水象征着生命的源头,站在水中跳舞展现日出之时、春暖花开所象征的旺盛生命力。
黎星介绍,舞蹈动作可分为情绪舞蹈和情节舞蹈。当同一个舞蹈动作融入不同情绪时会展现出不同的意义。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人物背后的故事,体验剧中人物的心境,才能准确地塑造人物。
往期回顾
第二十三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为什么京剧中的老生又叫“须生”?
第二十二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带你聆听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
第二十一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词作家王晓岭讲述歌词创作知识和背后故事
第二十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随京剧名家史依弘细品四大名旦之美
第十八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快来认识一下音乐世界的“长篇小说”——交响曲
第十七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十分钟带你认识戏曲中的“丑行”
第十四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张继钢告诉你创作舞蹈《千手观音》总共分几步?
第十三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从“反弹琵琶”到“十面埋伏”,吴蛮带你走进琵琶的世界
第七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讲述他和大提琴的故事
第六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孔雀舞》的故乡——水一样的傣族
第四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昆曲,戏曲百花园中的“空谷幽兰”
出品:新华网文化频道、国家大剧院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编辑:常宁、谭雪莉、伊媛、邢贺扬、刘兰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