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2/ 26 15:39:57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纪录片《民之法典》:解读“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字体:

  2月18日至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特别推出了五集纪录片《民之法典》,该片通过真实案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前后对普通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用镜头进行了忠实记录,真实客观、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中国法治文明的水平和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们有义务记录下法治中国的这一历史性进程,责无旁贷!”该片主创表示,“我们也希望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法治缩影,用镜头抒怀,为时代而歌!”

  据了解,《民之法典》共五集,分别从时代、国家、社会、家庭、个人五个维度展现民法典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深远影响。从网购中的电子合同纠纷解决到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从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到“绿色原则”的创新引领;从高空抛物、个人信息泄露等民生难题治理到优先保护民事权利。老百姓的餐桌安全,物业服务的规范管理,公交出行的法律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夫妻共债共签,胎儿权益的保障,居住权制度的设计……

  透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案例以点带面,《民之法典》令民法典的精神和条款在广阔且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代图景中全面落地,进而彰显出这部法律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全景展现,对司法人员的人文刻画,再结合法学专家对案件的深入解读,《民之法典》深入浅出地诠释、普及了民法典中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文明。

  据了解,为了记录好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民之法典》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立项、策划、拍摄、剪辑、播出的任务。团队分成6组,辗转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海南、新疆等多地,深入采访与民法典热点条例有关的案件和当事人,他们职务不同,身份各异,却是法律为他们提供了保障和希望,而民法典也为法官们的司法审判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创作团队在推出《民之法典》五集纪录片的同时,还深度运用全媒体创新传播的产品逻辑,上新《民法典vlog》百余期融媒体短视频,截至发稿前,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已达1.3亿次。多个热点话题频频出圈,双屏共振传播法治声音。对此,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评价道:“有力推动了民法典精神的传播,更提升了社会各界的民法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

  《民之法典》在用现代影像艺术手法解读民法典的同时,也对中国法治文化精髓进行了淬炼,从而增强了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自信和司法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可以说,《民之法典》是讲好中国司法故事的一次积极尝试,不仅深入挖掘了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依法治国范本的丰富内涵,显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也大力传播了法治文化,增进了观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令该片体现出自身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进进)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4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