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模仿危险”的动画?无处安放的暑假?

2014年07月08日 00:13:39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南京7月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刚、杨绍功)又一起因模仿动画片情节引发的儿童伤害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2日,江苏徐州一7岁男孩疑因模仿动画片中的光头强制作“超级电扇”,左手被高速旋转的扇片严重绞伤。

  动画片、儿童伤害、暑假、独处……梳理近年来类似的儿童伤害事件,这些“关键词”非常醒目,其背后究竟是“模仿危险”的动画?还是无处安放的暑假?该如何防范悲剧重演?

  “危险模仿” 儿童伤害频发

  造型普通的电扇、防护罩被拆除、改装后能将两头熊吹到半空……这是《熊出没》第78集“超级电扇”的内容。在现实中却引发了“儿童伤害”。

  2日下午,徐州仁慈医院急诊科送来一名男童患者。孩子的左手掌血肉模糊,左手指的骨头清晰可见。据介绍,这位“平时动手能力强”的7岁男孩,在看了《熊出没》之后,模仿动画里制作“超级电扇”的情节,拆开家里一台正在通电运行的落地扇,之后左手被绞伤。

  据当班医生介绍,孩子左手掌为旋切伤,掌侧有约5厘米的开放性伤口,伤口较深,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较重,左手食指骨折,伤势较严重。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孩子的手掌“保了下来”,但估计大半个暑假都只能在病房里度过。

  类似的儿童伤害事件频见报端。9岁男童模仿“灰太狼烤全羊”情节,将同村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5岁小孩模仿动画片中“灰太狼”,拿着玩具平底锅见人打人,见物砸物;两岁半男童模仿动画片《熊出没》中的光头强,砍伤自己手指;4岁男孩模仿奥特曼从8楼“飞”下,摔成重伤。

  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钟路明表示:“虽然国内发生孩子模仿动画片的行为只是极端案例,但应当以此为鉴,研究如何更好地把拓展创作空间和保护孩子结合起来。”

  “请勿模仿”奏效难 假期独处隐患多

  一幕幕悲剧令人痛心,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相关动画片也被责令整改。不过,记者注意到,一些知名的国产动画片虽然纠正了之前的部分“暴力语言”,并增加了警示语言,但其效果仍遭到网友的吐槽。

  “净整那些没用的‘动画情节,请勿模仿’,请问小孩子认字吗?”有网友这样说。目前,播放的很多国产动画片,都在片子的一侧或一角标明“小朋友注意,请勿模仿”等提示或警示语。但在现实生活中,年幼的儿童却几乎视而不见。有网友认为,这不过是“为规避相关事件发生后的责任追究”。

  也有评论人士认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模仿动画片而发生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动画片本身。实际上,在多起儿童伤害事件中,假期、独处等因素也较为突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成为不少家长的难题。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些无人看护的孩子只好上假期辅导班。此次徐州7岁男孩受伤,正值暑假,父母上班、爷爷午休,其独自观看动画片并引发模仿。

  “家长压力大,动画片往往成为电子保姆;孩子的依赖性强,没有太多判断力,还喜爱冒险和叛逆的内容。”知名影视动画导演田苗子说,类似问题很常见,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家庭的事。

  防范悲剧 亟待多管齐下

  专家认为,让孩子们在动画片的陪伴下度过幸福的童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孩子缺乏陪伴,加上制作人员不严谨,没有严格的法律和条款进行约束,有问题曝光后再补救,但对孩子的心灵和身体已经造成伤害。”田苗子认为,动画片需要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配合播出机构做好监督,尽量避免暴力庸俗低级的镜头。

  “评估动画作品中所谓‘暴力情节’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很难,在创作上坚持正能量、接地气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对动画片进行分级。”钟路明认为,不能因为有孩子模仿,就对创作进行过于严苛的限制,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观看。

  “分级制早该有,应当呼唤精品,避免垃圾产品污染孩子心灵。”田苗子等人认为,创作可以自由,但面对大众时需审查,最好还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国外多以严格的影视分级制度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暴力侵害。例如,日本的动漫作品有严格的业界自律和分级制度。美国的电影根据内容进行分级,限制孩子观看暴力、色情内容。

  也有专家认为,观看的内容只是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事件中反映出的对孩子看护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家长与老师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与引导,家长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有效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来自北京的年轻妈妈李珊说:“教会孩子更多常识,分辨现实和非现实、保护自己远离伤害,这比改变外在环境来得更直接。”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149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