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机构:上海木舸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编剧:叶舟
作品类型:故事片
一句话故事:影片主要由我所看见的、听见的,也包括少年时的记忆,所有的一切杂糅在一起,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是我自己的半自传体。
故事梗概:
西方媒体曾说“中国是由上千个雷同的城市构成的”,在中国每一个城市,基本都有一座类似于工农兵电影院的影院,曾经是一座城市的中心,最繁华和热闹的地方,但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显现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影院逐渐没落,被新兴的娱乐场所取代,终究无法逃脱被拆除的命运。二毛的职业是一名编剧,作品一直比较文艺,但随着网络时代来袭,“网感”和“市场”成为作品的首要要求,二毛陷入迷茫和抉择,恰在此时,二毛接到母亲电话,要自己回到从小生长的小城办理老房拆迁的事宜,一幕幕少年时的记忆再次被唤起。 90年代初,二毛的父亲是一家国营大厂的厂办主任,二毛和钉子、大伟、小凯、明明等几个国营大厂子弟总喜欢混迹于这个小城最热闹的地方——工农兵电影院。电影院外每天跟着喇叭传出的电影原声背台词的傻子——陈呆子、广场上经营台球摊重感情讲道义的古典流氓——蒋四、画电影海报的电影院美工——文艺女大学生张曼丽、电影院放映的每一部电影、卡带店的摇滚、顾城的诗歌.....,所有这些都成为二毛少年成长的一部分。随着国企改制和工农兵电影院被承包,曾经熟悉的一切,在一夜间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快速又突然,给所有人带来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让人迷茫,每个人都陷入自己的精神困境。最终,蒋四卖掉台球桌离开工农兵电影院广场,张曼丽去往深圳继续追逐梦想,钉子因接班父亲进厂梦碎而被火车扎死,二毛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后和下岗的父母一起离开了小城,只有陈呆子一直坚守在废弃的工农兵电影院...... 二毛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小城,工农兵电影院将被拆除,昔日的发小明显有了距离和隔阂,热情中却少了真挚,但在工农兵电影院将被拆除的那一刻,几个中年男人仿佛回到了少年,一起为抗争拆迁的陈呆子呐喊欢呼...... 时代的变迁是挡不住的,这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必然,但还是得执着于自己的初衷,遵从自己的内心。
特别声明:所有参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