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制片人邹文谈《南来北往》创作幕后 奔跑的列车是时代的隐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2/27 08:33:17
来源:北京晚报

总制片人邹文谈《南来北往》创作幕后 奔跑的列车是时代的隐喻

字体:

  由白敬亭、丁勇岱主演的年代情感剧《南来北往》今天在央视八套收官,该剧连续多日蝉联收视榜第一,峰值收视率超过3%。《南来北往》讲述了两代铁路警察薪火相传的故事,目前已在东方卫视二轮播出。总制片人邹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来北往》第一次把乘警的故事搬上荧屏,火车是载体也是见证,承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见证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也见证着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这部剧不仅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铁路公安这一职业群体,感受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无私奉献,还能够引发观众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深刻思考。”

  每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改编

  《南来北往》这个项目始于2018年,当时总制片人邹文、郭现春希望创作一部有意义又具有时代跨度、展现警察风采的公安题材剧集,经过探讨他们决定向编剧高满堂约稿。

  在电视剧领域,高满堂是一位善于用寻常百姓的离合悲欢,折射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的金牌编剧。但公安题材,高满堂还未涉及过。交流过程中,高满堂提到一张多年前的铁路干警在火车前的合影,这个创意瞬间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电视剧的创作方向就这样定了下来。

  高满堂一贯的创作方法是要了解透题材才能动笔。通过对几十位退休民警的细致采访,高满堂逐渐对铁路警察有了详细的认知。采风接近尾声时,高满堂已经挖掘到铁路警察有意思的故事,而年代剧、情感又是高满堂创作的长项,这就为作品找到了办案+生活的故事内核。

  邹文表示,《南来北往》的剧情不是在想象警察破案,剧中每个故事都有原型,都是真人真事。这部剧有独特的题材视角、丰富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角色塑造、紧凑的剧情节奏、浓郁的邻里大院情、薪火相传的师徒情以及深刻的社会价值体现。这些亮点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铁路公安能接触到各类旅客,奔跑的列车既是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时代的隐喻,“车上车下的乘客,他们的悲欢离合构成了这部剧的主题,《南来北往》通过列车上的众生百态和人情世故,见证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两位大家交流碰撞如高手过招

  从筹备《南来北往》以来,邹文就希望给这个项目配置最好的班底,与著名导演郑晓龙合作,则是实现这个愿望的第二步。邹文告诉记者,郑晓龙看完剧本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剧本特别接地气,特别生活,不管是角色切入点,还是人物关系搭建,都非常好。”

  加入创作团队后,郑晓龙几乎每天都要与高满堂视频聊剧本,两个人一场戏一场戏地过。邹文看到,郑晓龙手上的剧本渐渐膨胀起来,上面密密麻麻记的都是笔记。此后,高满堂调整了将近一年时间,又改了两稿,最终将剧本完成。邹文赞叹,两位大家的交流和碰撞真是高手过招,他们相互很尊重,碰撞起剧情来又毫不含糊。

  邹文透露,郑晓龙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年轻干警汪新这个角色,不仅要求演员演技好,外形上还得有英气,身体不能太单薄。当时有很多知名演员来试这个角色,而白敬亭有饰演警察的经验,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要求。历经半年的选角,剧组又逐一敲定了丁勇岱、金晨、左小青、刘钧、姜妍、刘冠麟、胡可、倪大红、李乃文、王劲松、涂松岩、李勤勤、包贝尔、王迅、潘斌龙等一大批优秀演员。

  “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演员们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很好,塑造得都很可爱。”邹文说,《南来北往》演员妆造的原则是还原当时的人,不美颜,保持年代感。演员的围巾怎么戴、衣服怎么穿,郑晓龙导演都会严格要求,不能太帅,要维持那个年代的质感。火车上大量的群演也都不能打扮得很时髦,大家都要有符合时代的朴素穿戴。

  取景地已成观光打卡地

  为了拍出真实的年代氛围,《南来北往》主创团队遍访各地勘景,幸运的是在潍坊走访时,找到了一片老城区,里面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和街道。更巧的是,剧组找到这里时,居民大多已经搬离了,而当地政府正打算将这片区域发展为影视基地。“这真的是个意外惊喜,像潍坊这样成片的老街巷,全国都已经很难找到了”。

  剧组联系当地政府时,一开始当地领导都不敢相信,没想到会来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剧组。邹文回忆,剧组进入老城区时,那里还非常冷清,配套设施都没有,街道两边的窗户玻璃都是破碎的。剧组美术让这里恢复了生机,一点点还原当年的生活痕迹。而在拍完《南来北往》之后,老城区又是另一幅景观了,如今已经变成了人们的观光打卡地。

  邹文介绍说,摄制组南来北往了中国四个城市,南至广东江门,北至辽宁铁岭,中间还有山东潍坊、青岛。正式开拍前,剧组花两个月时间,在青岛搭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棚景,就是要真实表现这段年代故事。

  剧中还有大量火车车厢内的戏份,剧组拖来了多节车厢在摄影棚内进行美术还原。剧中火车的主场景是在真火车上拍摄,虽然看起来都是绿皮火车,其实是根据不同年代分为不同的系列,火车型号准确,车窗和绿皮都是按照火车型号匹配的。车厢内可拍实景,但窗外的动态景色就需要另外想办法拍摄,剧组派了两个小分队在全国各地的公路上拍摄“火车窗外”的移动景,包括春夏秋冬和南方北方不同的景,收集了火车快、慢、起步的大量素材。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的火车很拥挤,为了复原这样的年代场面,《南来北往》里用长镜头连续拍了三节车厢。邹文说,那一场戏,整个青岛的群众演员几乎都被找过来了,剧组足足调动了一千多人参与拍摄,每趟车上都是不同的乘客,“AB组同时开机,一千人,如今再回想当时的情景,我还是非常感慨。”记者 邱伟

【纠错】 【责任编辑: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