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剧展文脉传承 八轶风华再启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4 10:51:20
来源:广西日报

西南剧展文脉传承 八轶风华再启新篇

字体:

《觉醒年代》剧照。

《苏东坡》剧照。

《大宅门》剧照。

《生命册》剧照。

《三街两巷》路演。 广西日报记者 沈 程/摄

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特别报道

广西日报记者 孙鹏远

194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上千名文艺工作者齐聚桂林举办西南剧展,以戏剧为武器,以舞台为战场,用87部剧目、170多场演出,集合10万余名观众,奏响了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时代强音。

80年后,全国戏剧界再次相聚在八桂大地的广阔舞台,赓续西南剧展的文脉与荣光,用新时代的艺术盛典向西南剧展致敬,为推动戏剧事业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4月17日至5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南宁、桂林举行。舞台上下精彩纷呈、群星闪耀,剧场内外万众欢腾、共享文化成果,在这片充满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戏剧艺术的火种被再次点燃,迸发出璀璨夺目的新时代光彩。位于桂林市解放西路的广西省立艺术馆,成为连通历史时空的纽带,将跨越80年的两场戏剧盛事连接在一起。这座传奇剧场见证了西南剧展的辉煌成就,同样目睹了中国戏剧再次集结出发的脚步铿锵。

1 佳作云集,引燃观众观剧热情

“看不过来,完全看不过来!”4月21日,在话剧《孔子》演出现场,南宁观众罗文芳指着门口的演出排期表激动地说,“这次展演的优秀剧目实在太多了,《对称性破缺》《前哨》《大宅门》《觉醒年代》……每一部我都想看!”

本次展演历时38天,34部大型话剧、5部小剧场话剧、2部戏曲剧目和1台桂剧折子戏,在南宁、桂林两地演出81场,几乎每天都有两场演出同时进行。展演活动名团云集、群星闪耀、热剧扎堆,更是让观众目不暇接、分身乏术,连呼“吃不消”。

参演院团不仅有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等国家级院团,北京人艺、长江人艺、辽宁人艺、陕西人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话剧领域的优秀院团,还有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院校,北京九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民营院团。演员阵容汇聚了王洛勇、吴樾、聂远、刘敏涛等一批优秀话剧演员。展演剧目都是经专家评审,从全国筛选出来的口碑佳作。《东湖旅店》《前哨》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以丰盈的舞台样貌、深刻的情感表达,彰显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的伟大精神谱系;《烟火人间》《老家》等现实题材剧目聚焦当下,表现人民,描绘烟火气,反映时代精神;《屈原》《苏东坡》《此心光明》等传统文化题材剧目向历史溯源,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象和艺术符号;《河街茶馆》《骆驼祥子》等经典剧目精益求精,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广西创排的大型话剧《漓水烽烟》、四幕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原创话剧《三街两巷》等三部作品入选展演。此外,桂剧《人面桃花》、桂剧折子戏专场、彩调剧《哪嗬咿嗬嗨》也受邀参加了演出。《漓水烽烟》演绎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在桂林筹建广西省立艺术馆以及发起组织西南剧展的非凡历程;《龙隐居》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桂林城中一群小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际迸发出的昂扬斗志与英勇抗争精神;《三街两巷》则通过讲述发生在普通街巷里的小人物故事,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普通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心路历程……

名团名剧名家荟萃,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不仅代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高水平,也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反映了新时代戏剧的新气象。

展演的许多剧目,本身就是口碑爆棚的话题之作,经过网络发酵,热度不断攀升,不论在哪里演出都成为当地的热点,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观众“打飞的”赶去观看,只为一睹神剧风采。现在这些精品佳作来到了家门口,更点燃了广西观众的热情,各大剧场不断上演着观众爆满、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5月6日、7日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作品《大宅门》,两场演出的门票提前几天就被一抢而空。5月9日、10日在广西民族剧院上演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剧《觉醒年代》在网络上热度居高不下,成为年轻观众争相追逐的“爆款”。

万众争睹戏剧风采,街谈巷议奔走相告。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功力演出着一幕幕荡气回肠的人生故事,也为广西观众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戏剧艺术、深度体验传统文化、深切感受时代精神的心灵窗口。

2 文艺惠民,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是一次高水平的戏剧艺术盛会,同时也是一次惠及广大群众的文化盛宴。展演活动不仅注重艺术水准,更注重文化的普及和共享。主办方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措施,让更多群众有机会欣赏优秀的话剧作品,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此次展演票价全部采取惠民定价,同步发行“广西有戏”演艺消费季专属卡和广西文惠卡,观众在展演售票平台“新广西文化惠”微信小程序,可享受充值200元赠送200元的政府补贴优惠政策。此外,还推出了家庭套票、400元/200元通票、多场票优惠套餐,平均下来最低20元可看一场。展演期间还组织开展了专属卡、文惠卡发放和微博抽奖等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可以享受专属观演优惠,还有机会赢取演出门票、景区门票、文创产品等礼品。据统计,展演期间共发行专属卡和文惠卡4.3万余份,观众通过专属卡、文惠卡购票的比例高达65%。

“我买了200元的通票,看了四部剧,真是太划算了。”在话剧《寻味》的演出现场,观众韦书明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些剧在北京、上海那些地方花高价都不一定抢得到票,这回在家门口花几十块就能看到,我觉得太幸福了!”

展演期间,南宁、桂林艺术氛围异常浓厚,线上、线下两端持续火热,4万余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活动总票房破百万,22部剧目同步线上直播,4000多万观众在线观看直播,“西南剧展”“话剧展演”等网络话题讨论度不断攀高,相关信息阅读量超过1.5亿次。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在展演闭幕致辞中总结本次展演“走实了戏剧舞台,走出了专业剧场,走进了人民中间”。

一些主题较为独特的剧目吸引了许多与剧目演出背景息息相关的人群观演。比如福建人民艺术剧院《过海》吸引了70多位台胞到现场观演,退役军人事务部策划组织创演的《兵心》吸引了大量退伍军人观看,红色主题剧目《前哨》《觉醒年代》等吸引了一些当地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团支部以主题活动形式组织党员团员到现场观看。

展演期间,艺术家们还积极行动起来,把高水平的演出送到街头巷尾,送到群众身边。在话剧优秀剧(节)目路演环节中,众多参演院团深入到景区、街区、公园、院校、社区等地点开展公益演出活动。参与路演的剧目既有获得过文华大奖的作品,也有演艺市场的热门剧目,还有本土风情的小话剧、小戏,演出之余,演员也在现场和观众互动交流,超过10万人次游客观演,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5月13日晚,南宁市艺术剧院的话剧《三街两巷》,在南宁市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路演活动,戏剧艺术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热烈市场氛围的带动下,加上精心策划和宣传以及剧场内外积极互动,《三街两巷》第一次面向市场全场售票,且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运作的新局面。在三街两巷看《三街两巷》,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对南宁的“烟火气”有了更深的体会。市民刘先生笑着说:“真是一次独特的体验,感觉就像剧中的故事走进了现实,让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南宁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

展演活动正值广西“三月三”节日期间,广西推出多项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旅发展的新成果。4月1日至30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符合条件的组织来桂团队旅游的旅行社给予补助,全区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向全国游客推出首道门票五折优惠,部分酒店推出房费打折优惠。桂林市在著名景点国宾洞芦笛岩举行重走西南剧展之路艺术旅游推介会,南宁推出“山水畅游之旅”“浪漫南宁夜游”等多条南宁市旅游精品线路,吸引3000余名外地演职人员畅游广西,南宁青秀山景区、桂林两江四湖景区、各大夜市等热门景点接待参演艺术家1.2万人次,广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通过他们的宣传得到广泛传播,极大提升了广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到广西参加展演的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演员唐丽华,在演出间隙走进南宁三街两巷体验广西“三月三”的热闹场面。她告诉记者,“三月三”的独特风情,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惠庆激动地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来南宁,晚上到夜市去逛了一圈,体验了夜经济夜生活,南宁这座城市丰富和旺盛的生命力让她颇受震撼。

3 守正创新,谱写崭新艺术篇章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80年前的西南剧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八秩荣光,薪火相传。80年后的今天,中国戏剧人在历史落幕的地方重新出发,既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广大戏剧工作者在西南剧展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和关注现实的责任担当,也是对广大戏剧工作者的一次全新集结,激励大家在艺术上践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要求,展示新时代戏剧人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本次展演特邀西南剧展时期演出的剧目话剧《雾重庆》和桂剧《人面桃花》参加演出,不同时代的戏剧人跨越时空进行历史对话,表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历史的致敬和对未来的展望,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戏剧艺术穿越时间长河的不朽魅力。

《雾重庆》复排导演查明哲表示,这部剧曾作为重点剧目在西南剧展中演出,80年后再次登上广西舞台,既是对前辈戏剧人的致敬,也是当代戏剧工作者学习、继承和发扬西南剧展光荣传统的具体实践。广西戏剧院导演梁中骥说:“我们重新排演桂剧《人面桃花》是为了传承文化、守正创新,将坚持和勇气传承下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当年的西南剧展在上演百余场戏剧的同时,组织了由田汉等十人组成的批评团,对每个戏剧的演出进行了集体讨论,还成立了由瞿白音等九人组成的剧展演出检讨会,对演出团队的工作方式与作风、艺术倾向与戏剧路线问题广泛进行评议和研究。今天的展演同样延续并呼应了前辈戏剧人的优良传统,全国戏剧界专家齐聚广西,通过2场主题研讨、3场专题研讨,围绕新时代中国戏剧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有力加强了文艺理论建设;通过25场“一剧一评”,专家与剧目主创人员面对面交流,为剧目修改提升、市场开拓提出建议。研讨会既从宏观上探讨了“继承与创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和“新时代戏曲的守正创新与现代发展”,又从细微处入手研究了“现实题材创作中的戏剧担当”和“主旋律戏剧创作的市场化探索”,最终描绘了“戏剧高质量创作演出的新业态、新趋势”。与会人员既有戏剧领域的专家学者,又有戏剧院团的主要负责人,还有著名戏剧作品、戏剧节庆展演活动的创始人、策划人、制作人。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结合自身实际,交流和探讨了当下戏剧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引发对戏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全新思考。

多次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对新时代广西戏剧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广西作为西南剧展的举办地,一直自觉传承着西南剧展的精神火种,持续打造“广西有戏”品牌,坚持举办三年一届的广西剧展,组织创排了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彩调剧《新刘三姐》、音乐剧《血色湘江》、杂技剧《英雄虎胆》、民族歌剧《柳柳州》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原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研讨会上提到,广西的戏剧氛围非常好,剧场内气氛很热烈,能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和对戏剧的热爱,说明广西观众是懂戏剧的。这种浓厚的戏剧之风不仅为戏剧演出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也为本地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表示,戏剧艺术的发展要跟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广西是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文化阵地,应该更好地传承发展桂剧、邕剧、彩调剧等广西地方剧种,与京剧等国粹一起积极向海外展示中国文化魅力,担当起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的重任。

在“戏剧高质量创作演出的新业态、新趋势”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建议,要把广西的民族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深入挖掘包括戏曲在内的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助力推动新时代戏剧事业创新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表示,广西是戏剧大省,西南剧展已经过去80年,广西戏剧依然充满活力,相信未来还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切事业的未来系于青年,年轻人是戏剧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和观众。年轻人的参与和热情对于戏剧艺术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一位李姓同学连续观看了《沧浪之水》《天·粮》《生命册》等多部剧目,他表示观看演出令自己获益匪浅,“这些行业内标杆性作品代表着当前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平,每一场演出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对戏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剧目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表演系青年教师孟繁壮告诉记者,这次展演在广西举行,对于广西戏剧人是一个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我看了20多场戏,一有时间就带学生去观摩学习。这么多优秀的剧目、优秀的演员集中展演,将对广西戏剧艺术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西南剧展史脉留香,担当作为赓续文脉。在西南剧展故地,戏剧艺术的种子重新生根发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里曾是戏剧艺术的沃土,如今再次成为年轻一代戏剧人追梦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汲取灵感,播种希望,孕育着戏剧艺术无限美好的未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