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5/ 01 17:14:42
来源:新华网

产教融合新路径——走进我国首个“芯片大学” |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新区国家级特区

字体:

  新华网南京5月1日电(记者 何凡)在南京江北新区,一所以“集成电路”命名的大学让人眼前一亮。这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新区国家级特区”记者采访团走进南京江北新区,来到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全国首个以集成电路产业命名、聚焦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的大学。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但行业发展也面临人才缺失的问题。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白皮书(2019-2020年版)》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51.19 万人。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预计到 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 万人左右。

  面对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紧迫性的要求,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由南京江北新区主办,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于2020年10月22日正式挂牌。

  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周边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紧靠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产业园区,紧邻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众多高校,采用“政产学研用”深化产教融合、多方协作的方式,围绕从理论学习向创新实践过渡的关键环节,全面升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据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采用“5+1+2”的设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产业人才的培养。 “5”类学院,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国际学院。

  “1”个科技园,就是集成电路大学科技园筛选优秀人才及项目,展开产学研工作,扶持科技企业的孵化、扩大优秀人才的招引、促进创新成果的落地。

  而“2”个办公室,是就业和创业指导办公室和师资与学员服务办公室,提供授课、学习、技术提升、就业创业等相关服务,支撑南京集成电路地标产业和江北新区芯片之城的人才需求。

  与传统大学相比,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有承办主体、定位、证书和称谓上的四个不同:

  前者的承办主体一般是教育部、省、市等,而后者是国家级新区,由江北新区管委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而建,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尝试与突破;

  在定位上,前者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或本科、高职毕业,后者是人才培养组织,以实训带教为主,培养的是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此外,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颁发的不是学位,而是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培训对象的称谓不是学生,而是学员,他们来源于高校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跨学科的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的、企业招聘的尚在培养期的初级职员等。

【纠错】 【责任编辑:杨晓波 】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10922112740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