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中国文明脉络,探寻传统服饰之美 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7 11:22:54
来源:新华网

循迹中国文明脉络,探寻传统服饰之美 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字体:

服章之美,文化之韵。服饰,既是人类基本生活要素,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匠心与创造力,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

2024年5月25日,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北京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海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立宸,江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莉萍,清华大学文科处处长杨永恒,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孟祥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海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齐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研究中心将以古今华夏服饰为纽带,依托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搭载海澜之家20余年的创新实践经验与强大研发势能,在三大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一针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复原;是构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融合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进行时装设计。

海澜之家×清华大学,跨界联合突破想象

会上,彭刚表示: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统筹高校雄厚的学术力量和企业的市场资源,以人文日新的进取精神和行胜于言的务实成果,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让中国服装服饰之美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周立宸在致辞中提到:“清华大学在中国服饰与色彩研究领域拥有顶尖的学术科研能力和设计研发水平,加之海澜之家自身具备的生产规模、供应链能力以及品牌推广能力,二者的结合必将在传统服饰与色彩的研究成果上面带来巨大的优势,并以此去切实地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推动中国服装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跨界联合将依托清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世界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内服装行业培养精英设计人才,并通过一系列市场演化,推动尖端人才在时尚领域的全面发展。此外,通过整合双方资源,研究中心更将为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提供趋势性科研成果,引领服装行业在传承与创新中,深入国民生活日常。

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文化,穿越时光焕新魅力

传统服饰的面料、花纹、图案、形制,以及织造刺绣工艺,无不传承着绵延的文化,诉说着古老的文明。而如今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各式的马面裙,年轻人选择用马面裙搭配衬衫、T恤甚至是西装外套,这也体现了如今人们的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本次仪式上,由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玺增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高文静共同撰写的《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正式发布,这也是“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的第一个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树立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深化大众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进一步献力,让华夏之美走向全世界。

从传承到创新海澜之家躬行不倦

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诞生于中华大地的服装国民品牌,海澜之家也在为弘扬服饰文化,增强中国时尚产业的国际竞争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从传承到创新,从“国民品牌”到打造“国民时尚”,海澜之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推广,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件衣服、一处工艺、一类设计。自2022年起,海澜之家便整合企业研发资源,与权威高校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以上亿级的投入,打造了海澜云服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功能性、实用性的中国服装研发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海澜之家不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先后推出了“龙腾九州”“虎虎生风”“道法自然山水人间”等文化系列。正如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所言:“服装行业的生命力,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海澜之家正是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共融,焕发出国民品牌不竭的生命力。

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崇尚仁德、信奉礼乐的古人,藏礼于器、服以旌礼,将宇宙秩序、家国伦理、民族精神,点点滴滴融入衣冠。在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传统服饰正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走上世界的舞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正在迸发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纠错】 【责任编辑: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