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这是多年来中央管理企业高管薪酬调整的一次大动作。这次薪酬制度改革,触动利益最大的群体将是金融央企主要负责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不少网民认为,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一块硬骨头,应遵循政企分开思路。其中,政府任命的董事会出资人代表,薪酬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并参考经营状况。央企、国企的职业经理人,聘任与薪酬均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进行。[点击详细]

上市央企薪酬现两极分化

央企高管薪酬作为社会公认的金饭碗和福利高地一直饱受市场的质疑。公开信息显示,以2012年为例,113家央企及其上市公司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1万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4.7万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2.9万元。央企薪酬怪象突出,最明显的就是不同行业央企薪酬两极分化颇为严重,既有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近900万的天价薪酬,也有乐凯胶片总经理郑文耀8万余元的“穷高管”混迹央企之列,自得其乐。[点击详细]

高管薪酬与业绩不挂钩

翻阅上市央企以往的年度报告,央企高管薪酬的另一大怪象就是,部分公司高管的薪酬的高低与公司业绩无关。即便是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业绩持续下滑,又或是在股东常年零分红的尴尬局面下,高管依然稳如泰山,薪酬非但没降,反而呈现跨越式增长。具体来看,表现最为极致的*ST大荒,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9亿元,下滑幅度超三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77亿元,业绩下滑幅度达100.66%。但总经理贺天元2013年的薪酬涨幅竟高达2627%,达到54.55万元。[点击详细]

向隐性“职务消费”稳准狠发力

央企负责人,通常被定义为“央企高管”,而在公司实际经营管理中,央企高管则成为“央企高官”的代名词,最显著的体现,即在央企高管多有着部级、局级职级分类,更有与各职级相应的薪酬工资待遇。因职设定的消费定额,即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所谓职务消费,更成为一个巨大的“黑洞”。中央明令提出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对各种“零花钱”更是根除到底,态度之坚决、针对性之强,令人拭目以待。[点击详细]

央企高管或大幅降薪70%

由人社部牵头、财政部等部委参与的对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调整方案初稿已经草拟完毕并开始征求意见。而这份计划草案一个主要建议是,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根据这样的规定,平均薪酬较高的金融企业高管削减数额最大。[点击详细]

薪酬改革须防范暗度陈仓

既要规范“前门”,更要堵住“后门”与“侧门”。央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应由其经营业绩和贡献大小合理决定,让有能力、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的人才拿到相适应的薪酬,该高的适度高,该低就要低。同时,国企高管应尽快实现“去行政化”,回归企业家本质。[点击详细]

国企高管薪酬不宜“一刀切”

原则上,对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且经营者是通过市场公开选聘的,就应该在薪酬管理方面由市场来决定。尤其是实行了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则应当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半市场化的企业,如果企业高管是通过市场选聘的,则按照市场化决定高管薪酬。如果是政府行政任命的,则要适当控制薪酬标准。对尚不能走市场化选聘之路,也不能完全接受市场竞争的企业,则应当严格按照国有企业管理的模式,参照市场化执行,且工资水平不能偏高。[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梁霄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