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令人窒息的竞争节奏容不下另起炉灶。在PC互联网时代加冕为BAT的3大“高富帅”,不得不连续收购,迫使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富吃喝玩乐的情趣,并加速向交通、金融和房产领域拓展。在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中,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一步登天,反之,地狱之门或许悄然为它们打开。不想生存在BAT寡头的阴影下,就必须签订城下之盟。
有观点认为,BAT打来打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获得这个超级入口的目的都是支付。获得支付即获得了用户大数据支撑,也就可以相继展开大数据营销,并且,控制了支付环节也意味着控制了整个O2O格局的流量入口。三家公司显然都瞄准了这个巨大的蛋糕。
  从BAT竞相展开对团购业务的并购及嘀嘀软件和快的软件的血拼来看,期望3巨头“共治天下”的理想不现实。综合而言,BAT均强大得难以超越,但在很多垂直领域,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有明显的短板,而任意关键环节的缺失,都可能被卡住脖子,导致未来既有优势被蚕食。因此,这些短板必将成为BAT新一轮收购的方向。[点击详细]
B-百度:稳健而精准

典型投资:91无线、PPS、糯米、爱奇艺和去哪儿

百度的投资风格体现出的是一副稳健派的做法,不嗜四处撒网,见到“璞玉”却愿意重金下注。从其投资节奏上来看,百度在过去几年里较为保守。而2013年,百度则是连续重磅出手,显示了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2013年8月14日,百度以18.5亿美元与91无线正式签署并购合同,成为中国互联网迄今为止最大金额并购案。通过对91无线的巨资并购,百度获得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端最为重要的门票。以搜索起家的百度,熟谙流量入口的巨大价值,而从百度近年的投资方向上来看,占据流量入口成为了其最为明显的特征。[点击详细]

短板:缺支付 已被解决
未来绯闻对象:56网、携程

百度公司4月16日正式推出旗下支付业务品牌“百度钱包”,至此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全部完成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分析认为,百度的优势在于是国内最大的流量平台,拥有超过6亿的活跃用户,“百度钱包”只要能转换1-2个亿的用户流量就可以直接冲击现有的电商体系。[点击详细]

A-阿里巴巴:产业大拼图

典型投资:新浪微博、高德地图、Tango、天弘基金、众安保险、TutorGroup、快的打车、UC、穷游、文化中国、银泰商业、虾米网、天天动听、优酷

财大气粗的阿里则是BAT三家中最早布局O2O棋子的巨头。从投资史来看,阿里热衷于全面撒网重点捞鱼,地图、团购、打车、社交,阿里通通都不放过,并通过自己的支付宝、淘宝、天猫等龙头业务为这些被注资企业提供资源,用“群狼战术”形容阿里的投资风格再合适不过。[点击详细]

短板:缺入口
未来绯闻对象:奇虎360、恒生电子、窝窝团、小霸王

马云的投资一直都是在谋求各种O2O的流量入口,高德地图、UC浏览器、美团网、新浪微博、口碑网、陌陌、快的等,莫不如是。从马云激进的收购策略来看,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成为入口的机会,并且阿里会先投入一小部分资本排除其他巨头入股的可能,再等看到结果后再一举拿下,全资拿下高德地图一案就是如此。而奇虎360的价值恰好对上了马云的胃口。这一合作也可谓双赢:阿里多掌握一个安全入口——360安全卫士,360也可以借助阿里的入口完成其在O2O时代的泛安全覆盖,并与阿里一起继续拳打脚踢百度与腾讯。[点击详细]

T-腾讯:将社交红利最大化

典型投资:CJ Games、京东、大众点评、搜狗、乐居、华南城、滴滴打车、同程网、艺龙

以游戏与社交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腾讯更倾向于收购O2O垂直领域内的强者,无论是大众点评还是嘀嘀打车,都是该领域内排名前两位的企业。尽管从覆盖领域来看,腾讯与阿里一样都在多个市场进行了布局,但互联网起家的腾讯因缺乏电商基因在投资中更注重对象的商业属性。在坐拥自有互联网业务优势的同时,不惜用重金将其不愿意做的“苦脏累”垂直电商业务交给了被注资企业,以此丰富自己的O2O战局。[点击详细]

短板:缺地图
未来绯闻对象:小米

从腾讯的投资策略来看,腾讯所投产品都是为了弥补其生态环境的弱势,腾讯将会围绕微信的“生活一体化”服务来进行战略性投资。目前,腾讯的微信生态还不完善,其所能涉及的支付场景更多的是徘徊于线上,真正的线下支付远远不如银联这样的巨头,再加上其地图入口部分的缺失,以及线上电商的不完善,腾讯应该有很多投资战略要后续展开。
  业内人士称,腾讯如果想要进军线下,必然要有线上的电商储备资源,才可以进行很好的闭环建设,而京东有一套成熟的线上电商体系,也是唯一能够帮助腾讯再次进入电商领域并且打入线下的合作伙伴。[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李童
BAT买现在 国际巨头买未来

BAT买现在 国际巨头买未来

当BAT的收购还在围着“入口”打转时,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开始抢占“制空权”了。从无人航空到聊天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再到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甚至生命科学,“为未来买单”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们将巨资砸在看起来“科幻”的领域中。[点击详细]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