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曾创造了一家央企迅速成长的神话——这家2003年总资产近100亿元的钢铁贸易央企,2010年的总资产已膨胀至超过1800亿元。近日“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不胫而走,央企钢铁行业“巨无霸”中钢集团被爆百亿债务违约,一石激起千层浪......
  沉疴难愈,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中钢集团因资金困境,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中钢数百亿贷款全面逾期”的传闻加上“二度逼近破产并不超预期”的券商研判,近日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目前总金额尚未核实,但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至于坊间传言的“国务院涉入调解,并注资200亿”,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据中钢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钢集团债务总量为六七百亿元,逾期、展期的贷款规模在100亿元左右,外部传言并不准确。尽管中钢集团的贷款并未“全面逾期”,且其目前仍在正常经营,但本次风波仍令这家央企巨头在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的蹒跚步伐暴露无遗。[点击详细]

疯狂产能扩张路 “后遗症”爆发

经营性利润持续亏损以及流动性承压使得中钢集团的瘦身过程极为痛苦。与许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一样,中钢集团在为应对金融危机祭出的“4万亿”后走上了疯狂的产能扩张之路。当时在中钢集团各下属公司之间,业务重叠屡见不鲜,成员公司各自谋生,“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但在做大规模后,中钢集团开始受困于产能过剩等行业困境。如今中钢集团旗下亏损最严重的是中钢炉料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正是存货高企,并且存货价格大跌。
  目前全国钢铁业都在爆发不良,中小钢厂逐个歇业,整个产业链形不成增长点,作为钢铁业服务商的中钢也会受困于此。[点击详细]

造血能力渐失

债务危机面前,中钢集团自身造血功能的丧失,影响可能更深远。中钢集团主营业务包括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等三大板块,其中多与资源有关。此前中钢集团曾引以为豪的铁矿石进口业务也在减少。中钢集团向来只是一家贸易公司,没有实际生产货物,买卖合同也会向外采购。贸易商靠差价及中间服务的模式,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矿价下探的当下,依然难以持续。[点击详细]

5年来负债率超90%

2008年之前粗放式扩张埋下了资金风险隐患。此前,中钢集团因收购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产生高达40亿的欠账,以及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也造成了巨额亏损,由此间接引发了前董事长黄天文在2011年期间离职。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钢资产负债率超过90%;在业绩方面,2013年中钢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较2010年的1845.66亿元大幅缩减;2012年其资产总额为1091.44亿元,较2010年的1258.35亿元也明显缩水。[点击详细]

危机难解再换帅

债务压顶、经营不善的阴影笼罩下,中钢集团迎来了四年内的第三次换帅。据中钢集团高管透露:原总裁贾宝军被国资委免职,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徐思伟接任贾宝军的职务,原集团党委常委兼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安栋接任徐思伟的职务。徐思伟现在是集团总裁、法人代表,兼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安栋现在是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被国资委免职的贾宝军已经到中航技进出口有限公司下属公司任职。[点击详细]

粗放扩张埋雷

业务扩张太快,这种扩张依赖高负债实现,而高负债的依托是国企背景信用。钢铁行业下行的背景之下,不少钢企已采取加大承兑汇票、商业汇票、钢材托盘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中钢集团则是全国最大的钢材托盘商,业内人士指出,托盘的风险很大,在经济不景气时很容易造成资金黑洞。
  中钢集团的财报也印证了公司经营所面临的压力。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钢集团的资产总计1101.02亿元,负债总计1033.5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3.87%。但从盈利能力看,2013年度中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4.74亿元,利润总额仅有1.35亿元,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3.65亿元。[点击详细]

架构复杂 管理混乱

离职的高管直指,中钢集团与地方下属公司的关系尚未厘清,总部对地方下属公司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监管存在漏洞,基本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中钢集团之所以陷入资金链危机,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长以及混乱的管理埋下的恶果。[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幸子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