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财经 | 法治 | 社会 | 纪检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文娱 | 图片 | 视频 | 论坛 | 访谈 | 微博

VOL 31

2013年10月29日

马云曾说:“中国金融业需要搅局者闯入”。事实上,想成为“搅局者”的不只是阿里。
  随着银监会的政策放行,国内各路民间资本对涉足金融业、成立民间银行均跃跃欲试:以阿里巴巴、苏宁、腾讯等多家知名电商为先锋,卖肉的雨润、卖衣服的红豆、卖皮鞋的奥康……一个个争先恐后,暗自筹谋。面对向着金融市场高歌猛进的一大帮“新贵”,业界一片惊呼:银行业门口,来了群“野蛮人”。
这股热潮的兴起始于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随后银监会和央行下发“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
  虽然,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等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银行,对市场起了典型的示范效应。但不得不说的是,1991年台湾地区放开民营银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大陆那些急于想进入银行业的民营企业无疑敲响了警钟。
  从一窝蜂地投资房地产,到如今争先恐后地开银行。银行真的是赚钱的风水宝地吗?[点击详细]
办银行:被释放的利益饥渴

办银行:被释放的利益饥渴

银行:传说中的大秘宝

实体都在给银行打工

关于民资进军银行业的目的,最简单直接的判断便是,银行业高利润的驱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表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是进入一个高利润行业的机会。
  2013年上半年,对A股2467家上市公司半年报的统计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6191.49亿,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6%。而2451家其它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仅为4842.51亿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实体企业,都在给银行打工。[点击详细]

拥有银行,属于自己的资本流动核心

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上市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有其内在原因。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务以及相关金融业务都是上市公司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能够通过银行体系实现自身封闭体系内的资金流通,就可以在企业资金安全方面给企业吃上一颗“定心丸”。
  以牌照获批的苏宁银行为例,苏宁目前已经有保险、小额信贷、支付平台、基金等多个金融产品,苏宁银行则将成为苏宁金融资本流动的核心平台。[点击详细]

先战互联网,再战大银行

民营银行并不如外界看起来那么美好,在当今银行业的格局之下,它们只能算是虾兵蟹将,不但不足以掀起浪花,还将遭受惨烈竞争之痛。如今互联网金融兴起,民营银行要想吸引资金,首先要面对的是野蛮生长、互相厮杀的互联网金融业,然后还要在存款利率放开的压力下走进高风险的魔咒之中。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民营银行应该走差异化竞争,“监管层认可的民营银行经营方向应该是社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点击详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民企办银行,关键点到底是银行,还是民企?在承认兴办民营银行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步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背后的逻辑或许并非出自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金融服务,而有可能是民企本身借助银行的业务渠道进行自身的融资。
  有业内人士评论说:“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是希望借此增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但如果扎堆设立民营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帮助可能就会降低。”[点击详细]

“银行之春”未必温暖

"最后一公里"难行

1990年,台湾地区正式受理民营银行的申请。当时,台湾企业界进入金融行业的意愿非常高,一下子就涌上来19家申请单位。然而,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上台湾在开放民营银行过程中没能及时制订金融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引发了一连串的金融震荡。
  对比而言,目前国内银行体系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迟迟没有落地的存款保险制度,被很多人视为是国内民企设立银行的最大障碍。[点击详细]

银行的产能过剩

民营银行放开后,银行数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内人士预计,今后民营银行的数量将会增加到2000-3000家,也有预计说到上万家。但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银行吗?
  “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是打破金融垄断的风向标式的破冰之举,意义不容低估。但借用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先生的话:野蛮生长及搅局的吹捧,那不是爱之,而是捧杀之。[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黄博阳
民营银行的适宜土壤

民营银行的适宜土壤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民营银行需要的是有担当、不追求高回报、没有投机心理、真心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民间资本。毫无疑问,过度逐利的那些民间资本,并非民营银行生长的适宜土壤。即便撒下种子,也未必能生根发芽,更不要说参天大树了。[点击详细]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