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素以大雄宝殿内美轮美奂的明代壁画享誉中外。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壁画。
王南
北京石景山一带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古迹是位于模式口大街的法海寺,以寺中明代大殿内美轮美奂的宫廷壁画而闻名遐迩。畅游此寺,可获得无上的艺术享受。
法海寺坐落在翠微山南麓,全寺掩映在万绿丛中,意境幽绝。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四进院落分别设置在四级平台之上,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及藏经楼。
其中大雄宝殿为明代原构。大殿立于台基之上,前出月台,月台南面石雕颇为精美。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灰瓦黄琉璃剪边,屋顶曲线极优美,屋檐四角设擎檐柱。殿前月台两侧有两株参天古白皮松,皮白如雪,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此二松树龄皆逾千年,西侧一株树干周长5.56米,东侧一株树干周长4.22米——可谓北京“白皮松之王”。两株千年白皮松与大雄宝殿构成老北京的经典景致,正如五塔寺的古银杏与金刚宝座塔、潭柘寺的帝王树与毗卢阁。
大殿内原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大黑天及明代太监李童供养像,惜于“文革”期间被毁。大殿天花中央有三个曼陀罗藻井,皆为明代原物,中央藻井绘制毗卢遮那佛曼陀罗,东边藻井绘药师佛曼陀罗,西边藻井绘阿弥陀佛曼陀罗——此三座造型、雕饰精美的曼陀罗藻井为法海寺的珍贵遗存。除藻井之外,大殿天花由231块方格组成,每一方格内都绘有毗卢遮那佛曼陀罗,大部分天花皆为明代遗物。
法海寺素以大雄宝殿内美轮美奂的明代壁画享誉中外。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壁画。如今壁画得到十分妥善的保护:大殿门窗常年紧闭,殿中几乎一片漆黑。参观者被严格限制人数分批带入,持手电筒于幽暗无光的大殿中观摩壁画——这种观画经历颇似探宝,在手电之微光中欣赏五百余年前精美壁画之原作,充满了神秘庄严之感;于黑暗中与数百年的艺术杰作对话,实为京郊古建筑游览中十分难得的经历,令人终身难忘!
法海寺壁画完成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是由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人所绘。这些画师的名字被刻在法海寺中的《楞严经幢》之上,至今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中央佛像座龛背后扇面墙及十八罗汉身后的东西山墙上,共有十铺,总面积达236.7平方米。内容包括祥云图、佛众赴会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专家认为,在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料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明代壁画之最,可以同敦煌、永乐宫壁画媲美,堪与同时期西方文艺复兴的壁画比肩。其中尤以水月观音像、天王像等形象最为精妙绝伦,韵味隽永。
来源:2018年1月1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