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前,皇太极称帝之初,仿照明朝制度,皇帝女儿始称公主,并建立二级制度,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称和硕公主。
李宝臣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但从字面上绝看不出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像皇子那样直白。《通典》“职官”讲:“周制,王姬下嫁于诸侯,以同姓诸侯主之。公者诸侯之尊称,故谓之公主”。说来也不奇怪,在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没有谁家能与皇帝匹敌,因此皇帝嫁女,自己不出面,而委托同姓贵族公侯出面帮助女儿完成婚礼,也在情理之中。
秦汉以降,凡在位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姐妹称长公主,女儿称公主。
清朝入关前,皇太极称帝之初,仿照明朝制度,皇帝女儿始称公主,并建立二级制度,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称和硕公主。固伦,满语“天下”之意;和硕,满语“一方”或“一角”之意。皇子封爵顶级的称“和硕亲王”,绝无“固伦”之谓。这也很好理解,皇子继承父业,只有最终登上皇位的皇子,才够得上固伦之称。
固伦、和硕公主出嫁时,在妆奁,府邸、年俸等多方面待遇存在显著差距。虽然制度规定要视生母身份确定公主等级,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常常变通。嫔妃之女提等封为固伦公主的也不乏其例,譬如乾隆第十女,生母惇妃汪氏,帝以此女长相类己而大加宠爱,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赐号固伦和孝公主,妆奁十倍于和嘉公主。再有亲王之女被帝后抚养而获得公主之号的,甚至达到顶级。譬如乾隆抚育其弟弘昼之女,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慈禧因无女儿,抚育恭亲王长女,视同己出,加封“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公主若不进宫,在自家成长,只能封为多罗郡主。
乾隆以前,嘉号在固伦、和硕之后,嘉庆以后改嘉号在等级之前。
清代公主出嫁年龄大都在十四岁左右,乾隆以前多嫁蒙古王公,嫁与蒙古者则赴其地生活,有太监、嬷嬷随行。若留京或嫁与满洲勋贵,则由内务府承旨在京修建府第。公主配夫称额驸。固伦公主的额驸,品阶相当于固山贝子;和硕公主的额驸,品阶相当于镇国公。
公主府第产权属于国家,公主故去,如无圣旨准许额驸继续居住,则府第连同妆奁、器皿、银钱等皆收归内务府。额驸搬家,由内务府负责提供一处相当的官房居住。
格格,满语为大姐之意。前些年因清宫戏热播,格格一词甚为流行,只不过读音大都是错误的。应该读平声,犹如哥哥的发声。格格,起先是满族女性的一般称谓,后来用作皇族女儿的专称。后金时期,大汗与贝勒之女通称格格。自从清太宗按明制区分宗室女子名号等级以后,格格遂用作王公之女的专称。顺治十七年分格格为五等,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郡王、贝勒之女封多罗格格,贝子嫡福晋之女封固山格格,侧福晋之女不封,只称宗女。镇国公、辅国公嫡福晋之女封格格,侧福晋之女不封,亦称宗女。公以下各等世职之女,皆统称宗女。徐珂《清稗类钞》“称谓类三”谓:“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封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
格格也偶尔用于皇宫中特殊的高级侍者。康熙年间,孝庄皇后侍女苏麻喇姑,曾看护过康熙,尊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此外,王公低等媵妾(姬妾或陪嫁女子)亦称格格。譬如雍正孝圣宪皇后在其十三岁时,曾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
来源:2018年8月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