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塔利班拒绝停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威胁加剧、阿富汗军民死伤人数居高不下……种种迹象表明,美对阿新战略似未能奏效。阿国内矛盾不时加剧,与此同时,美俄围绕阿富汗问题的新一轮博弈也正在展开。
《环球》杂志记者/代贺(发自喀布尔)
一年前的2017年8月21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对阿富汗反恐新战略。新战略指出,美国不会从阿撤军,将适时增兵,扩大前线官兵权限,继续把打击恐怖势力、推动阿富汗局势好转视为美军在阿主要战略目标。
驻阿美军司令、陆军上将约翰·尼科尔森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新战略的实施将让反政府武装组织“无法在阿富汗通过军事手段获得胜利”,而当时美国和阿富汗当地舆论也认为新战略有可能成为阿富汗反恐局势的分水岭。
如今,一年已过,阿富汗反恐局势依旧扑朔迷离。据美国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SIGAR)发布的最新报告,阿全国407个地区中有59个遭塔利班控制或不同程度渗透,还有多达119个地区处于双方“争夺之中”。报告称,阿政府目前有效控制的领土不足60%,这一数据与2017年比“基本没有变化”。
过去一年,塔利班拒绝停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威胁加剧、阿富汗军民死伤人数居高不下……种种迹象表明,美对阿新战略似未能奏效。阿国内矛盾不时加剧,与此同时,美俄围绕阿富汗问题的新一轮博弈也正在展开。
塔利班拒绝停火
8月10日,距首都喀布尔150公里的东部加兹尼市遭遇塔利班多年来最大规模攻势;8月13日,塔利班在北部法里亚布省攻占一处军事基地,造成36名政府军士兵死伤;8月15日,塔利班又对北部巴格兰省一处军事基地发动围攻……
8月19日,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曾向外界宣布,政府将与塔利班组织在宰牲节期间有条件停火,停火期为3个月,但塔利班方面迟迟未予确认。
有分析人士推测,塔利班近期之所以加大攻势,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身实力,打击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增加以后谈判的筹码。
加尼于2018年2月底向塔利班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不设前提条件与对方和谈,让这一武装组织作为政治党派参政。塔利班迄今没有正式回应加尼的提议,但多次提出先与美国谈、再与阿富汗政府谈的要求,而美国以往立场是谈判方必须包括阿富汗政府。
多名塔利班消息人士7月底说,在阿富汗政府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塔利班与美国官员近几个月在卡塔尔面谈3次,最近一次面谈释放“非常积极的信号”,美方敦促塔利班宰牲节期间停火。
“停火希望渺茫,政治和解更难。”阿富汗分析人士穆罕默德·哈米德日前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政府希望通过停火促和谈,但塔利班频繁制造袭击事件表明他们停火的意愿并不明显,“遗憾的是,这一系列袭击事件并不是为了尽快实现与政府停火,而是刻意展示自身实力,打击政府公信力”。
“塔利班根本不信任政府。”在哈米德看来,造成阿政府至今无法与塔利班停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政府一直不被塔利班认可。塔利班指责加尼政府是美国人扶植的“傀儡政府”,为此拒绝参与由现政府主导的和平进程;其次,塔利班内部对于停火存在分歧,比如具体什么时间停火、停火期限、停火条件等;第三,外部因素影响。塔利班曾多次警告,只要外国军队不撤军,就不会停止军事斗争。
“伊斯兰国”威胁加剧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威胁加剧阿富汗动荡局势。8月15日,“伊斯兰国”罕见地把目标对准喀布尔的一处教育机构,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在满是学生的教室内引爆身上炸药装置,造成34人死亡,另有56人受伤,有当地媒体直言,这是对学生群体的“最血腥屠杀”。
据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UNAMA)2018年7月15日发布的报告,1~6月,阿富汗自杀式爆炸、简易爆炸装置等各类恐怖袭击共造成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1413名平民死伤,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约52%的死伤是由“伊斯兰国”造成。“我们敦促冲突各方抓住一切机会找到和解办法,这是能够保护平民的最好方式。”该机构负责人山本忠通表示。
“我们的军队将战斗到胜利,包括消灭‘伊斯兰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布对阿新战略时5次提到“伊斯兰国”,表示决不能让阿富汗成为该组织的“安全港湾”。美国《洛杉矶每日新闻》近期刊文质疑军事手段是否奏效,文章认为结束战争才可能是特朗普任期内的巨大成就,“不仅关系到美国纳税人的钱,也关系到美国人的生命安全”。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威胁正在加剧。前任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战略交流中心负责人马苏梅·海恩斯在媒体上刊文直言,“伊斯兰国”过去两年在阿富汗招募了上千名本土武装人员,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减。海恩斯认为,“伊斯兰国”持续发展必将威胁地区安全,有可能将俄罗斯、伊朗等地区其他国家进一步卷入到阿富汗局势之中。
另据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公布的信息,“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尤其是在该国与中亚其他国家交界的边境地区的活动,比两年前更加频繁。“无论如何,阿富汗安全形势的脆弱正给‘伊斯兰国’和塔利班组织提供持续发展的土壤。”海恩斯警告说。
政府内部有分歧
8月21日,阿富汗迎来宰牲节。就在这一天上午,“伊斯兰国”再次对喀布尔发动袭击。阿富汗黎明新闻网报道称,位于首都的使馆区遭遇22枚火箭弹攻击,其中两枚落在总统府附近,袭击发生时,加尼正在总统府内发表电视讲话。
“持续的爆炸声让我们根本没有过节的心情,”52岁的市民阿卜杜拉·哈基姆至今仍心有余悸,“安全部门要对袭击事件负责,他们怎么能让袭击者通过层层关卡,深入到市区?”
一系列恐袭事件引发民众对国家安全局势的普遍担忧,甚至加剧了阿富汗政府的内部分歧。
8月25日的一条新闻让阿安全部门再次成为媒体焦点。阿富汗总统府发表声明称,加尼当天任命阿富汗驻美大使哈姆杜拉·穆希卜接替穆罕默德·哈尼夫·阿特马尔出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阿特马尔当天向加尼提交辞呈,并获得批准。声明未提及阿特马尔辞职的具体原因。
据当地媒体报道,使馆区遭遇火箭弹袭击使阿安全部门站在了风口浪尖。加尼在袭击发生后曾要求包括阿特马尔、防长巴哈拉米、内政部长巴尔马克等在内的强力部门负责人集体辞职。
还有媒体报道称,阿特马尔在其辞呈中曾提到,他与政府高层在国家和平进程、地区事务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这促使他最终决定辞职。
“国家安全部门对局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喀布尔时报》资深编辑法图巴里说,长期来看,换人也需要换政策,政府必须努力促进阿民族融合、实现与反政府武装的政治和解,而不是继续这场战争。“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不能依靠其他国家改变战略,尽快结束战火才是民心所向,阿富汗的命运必须由阿富汗人自己做主。”
美俄博弈受关注
阿特马尔的辞职还引发外界对新一轮美俄博弈的关注。
俄罗斯外交部8月21日宣布,为磋商阿富汗和平进程,俄方邀请12个国家出席定于9月4日举行的“阿富汗国际大会”,包括阿富汗、美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
阿富汗外交部一名官员8月22日说,“我们决定不参加在莫斯科的大会”,政府将在没有任何大国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直接对话”塔利班。
路透社报道称,阿方一开始似乎有意参会,(时任)国家安全顾问阿特马尔8月22日早些时候请俄罗斯驻阿大使“施压塔利班开始与阿富汗政府谈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曾报道,莫斯科大会将由俄方和阿方共同主持。
在路透社看来,如果阿政府最终拒绝参会,莫斯科大会效果成疑。一名受邀参加莫斯科大会的外交官说,俄方现在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要与塔利班对话”,“如果阿富汗政府领导人不出席,(其他几方)谈阿富汗没有啥意思”。
针对阿富汗政府不参会的决定,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几个小时后说,塔利班将派高级成员赴莫斯科参会。路透社消息称,一名驻阿外交官表示,俄罗斯政府最近几个月增加了与塔利班的直接接触。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8月21日说,美方不出席莫斯科大会,缘由是会议“不太可能对(阿富汗和平)这一目标产生推动作用”。对此,俄方表示,美方决定“令人遗憾”,“美国总是宣称推动阿富汗和平,但不参加莫斯科大会的决定证明了它的虚伪”。
俄罗斯近年就阿富汗事务发挥了更多作用,俄政府2017年4月在莫斯科举办了类似大会。美联社说美方一直质疑俄罗斯与塔利班的接触“另有所图”,但俄方坚称所做努力是为敦促塔利班放弃敌对行动,与阿富汗政府对话。
在俄方筹备阿富汗问题国际大会的同时,美国政府官员放出消息: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打算任命美国前驻阿大使、资深外交官扎勒迈·哈利勒扎德出任阿富汗特使,着手把阿富汗和平进程以及阿富汗事务融入特朗普政府的所谓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来源:2018年9月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