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三管齐下构建国土开发保护新格局
  新华网 ( 2021-03-24 07:10:51 ) 来源: 《环球》杂志
 

 

山东青岛崂山区雕龙嘴村,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科学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已经明确,即通过重塑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以及其他重要空间格局,实现国土空间“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董祚继

  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水平在根本上决定了国土空间开发的方式和水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内国土空间规划在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实施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重要目标,并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至此,中国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已经明确,即通过重塑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以及其他重要空间格局,实现国土空间“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重塑城市空间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目前中国城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接近90%,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85%,推进城镇化既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点任务。

  但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过快,资源环境严重超载。1978~2016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了7.88倍,占用了平原地区大量优质耕地。其中,城镇化发展最快的1990~2012年,全国20个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由1.54万平方公里扩展至7.90万平方公里,扩大了4.13倍。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不少城市区域国土开发强度达到40%~50%。

  城市之间分化加剧,导致资源空间错配进一步加深。2010~2018年,区域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加了10.26%,而非中心城市常住人口仅增加3.00%;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城镇人均收入差距,也从2010年的5865元扩大到2019年的13177元。

  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失衡,影响城市生活品质。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用地占比普遍超过40%,有的甚至超过50%,远高于发达国家城市工业用地占比。

  城镇空间过度扩张、结构失衡,也潜藏风险。实践表明,超大城市导致自然灾害风险更易发生,人口聚集和流动更易引发安全和公共危机,农业人口职业转换面临更多失业风险,房地产过度发展面临价格泡沫破灭风险,等等。

  “十四五”期间,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需要从不同层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品质,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

  一是实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国家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既支撑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竞争力,又有效抑制城镇无序蔓延、减少“大城市病”发生,推动城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不均衡开发、均衡发展”。要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着力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从注重新区开发转向注重城市更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要创新制度,解决好规划调整、土地供应、利益分配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问题,处理好城市活化和文脉传承、功能再造和功能疏解、景观重塑和风貌保护等的关系,创造出丰富多彩、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

  四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保护城市化地区的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要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建设随意侵占耕地和生态用地;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实施“战略留白”,增加开敞空间,增强城市抵御风险灾害的能力。

保护耕地始终是核心任务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菜果鱼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但农业的风险挑战仍十分严峻,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技重点是加强种质资源(即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藏粮于地则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必须坚持不能动摇的。

  首先,中国约60%的陆域国土空间为高原、荒漠和山地,而相对平坦、水土适宜的国土空间只占18%,这个不大的空间同时要承担耕种、建设和生态三大功能,随着建设空间不断扩大、生态保护不断加强,农业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其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大豆等进口比例居高不下,以进口量与亩均耕地产出折算,相当于每年进口了7亿亩左右的耕地,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1/3,这一比例不能再扩大。

  第三,为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大量边际土地被开垦,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中等偏下,加上农业比较劣势显著,“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严重,耕地产能的持续提升面临诸多障碍。粮食安全形势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保护耕地的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也要立足于资源环境的适宜性,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大力培育区域优势农业。

  对此,要着眼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一手抓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一手抓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的核心任务,要在保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禁止一般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控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规划调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要针对制度执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推动制度创新,严格落实建设单位的占补平衡法定义务,强化地方政府的占补平衡法定责任,探索国家统筹、全域平衡、产能平衡、经济补偿等实施途径和机制。

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力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切实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乘势而上、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不利局面,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功能地位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生态安全的区域,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四种类型。生态功能区的重点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保护和修复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包括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改善区域生态功能、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等,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创新。要在生态空间容量和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合理划分自然生态空间以及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区等功能区;严格生态保护,按照系统性、连续性和开放性原则,推动形成由生态屏障、生态空间、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构成的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要借鉴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和做法,将经营土地拓展到全部国土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自然资产资本同样具有增值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将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将经营土地理念拓展到自然生态空间,有利于发挥土地公有制优势,有利于释放自然生态空间的资产资本价值,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新的巨大动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调控司巡视员)

来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