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日本“孤独大臣”的使命
  新华网 ( 2021-03-29 07:11:38 ) 来源: 《环球》杂志
 

在日本东京,一名老人将塑料购物袋装上自行车

    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知心朋友少之又少,甚至除了家人就再没有可交流的人。

《环球》杂志记者/郭丹(发自东京)

  日本首相菅义伟日前任命了日本首任“孤独担当大臣”,以努力减少本国居民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孤独大臣”坂本哲志还被要求共同应对日本自杀率上升等社会问题。

  2020年9月菅义伟成立内阁时,坂本哲志首次进入内阁。今年2月19日,内阁正式设立“孤独与孤立对策应对办公室”,坂本正式披挂上阵,他面对的将是什么?

日本“孤独”文化

  日本文化中有个很重要的理念叫做“侘、寂”,也是日本美学的精神内核。所谓“侘”,是指摒弃一切加工雕琢、崇尚平淡简朴、清心寡欲的心态。所谓“寂”,含有不被外界打扰的“静”的含义,也更多地被引申为独处、孤寂、寂寥的精神世界。

  对于能在凡俗世间平静地独处、享受独处的人来说,其体会到的也许是“孤寂”之美,但对于那些与人交流甚少,无人关心,遇到困难无处倾诉的人来说,“孤寂”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孤独与寂寞。

  日本社会还有两个重要的文化理念,一个是“迷惑”(不给他人添麻烦),一个是“建前”(重视礼貌礼仪)。

  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孩子不应该大声哭泣,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甚至不能打电话……处处张贴的提示信息难免让人们的各种言行都要谨小慎微。

  这一方面被认为是日本国民素质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使许多日本人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会。一旦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死扛”,不给他人添麻烦。

  日本人崇尚的“建前”一方面被认为是重视礼貌礼仪,另一方面也被认为是表里不一。朋友问候是“建前”,甚至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也有“建前”。

  日本人不是很重视血缘关系,而且把“内”“外”区分得十分清楚,对“外人”很少说出心里话。这样一来,即使表面上你好我好一片和谐,但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知心朋友少之又少,甚至除了家人就再没有可交流的人。

不同人的“无依之地”

  在日本,严重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中小城市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挤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发展,留守家乡的只有“空巢老人”。特别是福岛、宫城、岩手等曾遭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袭击的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更快。由此,“孤独死”早已成为老人们直面的社会问题。

  由于日本对“孤独死”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概念或定义,因此全国尚无统一的统计数据。“孤独与孤立对策应对办公室”的首要任务就是排查全国“孤独”人口的相关数据。

  大阪府警察总部根据多年经验,认为符合“非他杀、没有人照顾而死在屋内、死后2天以上才被发现”这3个条件的,可被认定为“孤独死”。其2020年1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大阪府有2996人属于“孤独死”,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为71%。从性别上看,男性死者是女性的3倍。大阪府警署还分析称,男性“孤独死”比例高的原因之一,是“人际沟通”的频率极低。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2017年实施了“有关生活及相互支撑的调查”。结果显示,15%的高龄男性平均2周才进行1次对话,身边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因此在陷入紧急情况需要救助的时候,很可能陷入“无依之地”,孤独死去。

  陷入孤独状态的不只是空巢老人,一些本应充满活力的日本青少年,内心深处也深感孤独。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1年公布的自杀者数据,2020年日本中小学生自杀人数达479人,较上一年增加140人,创下历年最高纪录。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136人,高中生329人。高中生特别是女高中生2020年自杀人数是2019年的两倍。

  日本文部省分析称,虽然青少年自杀的动机各不相同,但较多集中在暑假即将结束之时,“升学问题”“学业问题”或许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坂本哲志在2月24日的记者会也上表示,对于日本中小学生自杀人数如此之多感到震惊,将尽早推进综合性对策。

  另据日媒公布的2007年联合国针对25个世界发达国家中的15岁以上青少年进行的调查数据,三分之一的日本青少在被问及“是否孤独”时,均表示“孤独”,这个比例在25个发达国家中最高。

  日本中小学生感到孤独是有原因的。

  在日本,各种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政府、学校有关防止欺凌的宣传收效甚微。校园霸凌不仅是行为上的欺负,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歧视,这种歧视导致一些中小学生要么转学,要么干脆不上学。

  日本家庭中的虐童事件也频频发生。据日本警察厅数据,2020年全年,日本共有约10.7万名18岁以下青少年遭受虐待,这是首次1年之内超10万人。日媒称,这种虐待不仅是身体上的,有73%的儿童遭受的是长期的心理虐待——家长对孩子言语粗暴、孩子目睹家长的家庭暴力后心灵遭到创伤等。

  日本成年人的压力、孤独感也非常大。

  2月25日,日本福冈县警察在该县饭 塚市一座公寓内发现一名9岁男孩遗体,次日,在鹿儿岛市一家旅馆,该男孩的父亲又将其3岁的弟弟和2岁的妹妹杀害后留下遗书,跳楼自杀,摔成重伤。

  这不是第一起日本家庭殉亡事件。2018年9月26日,日本东京都文京区一名男子回家时发现妻子带着3个孩子自杀,最小的女儿还不到1岁。日媒报道称,该男子向警察表示,妻子可能对家庭经济状况过度悲观从而萌生了自杀念头。其邻居表示,从未见全家人一起外出,甚至连他们生了宝宝邻居都不知道。

  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仍有很多难以想象的“贫困人口”,他们基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氛围,宁可饿死也不希望邻居或朋友知道自己有多困难,也不会求助于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让他(她)不孤独

  日本经济开发协力机构针对3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与家庭以外的人基本不交流”、处于“社会孤立”的人群,日本占15.3%,比例为最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不断强化“自律”,强化“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聚会、交流”等,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交流就更少了。

  日本已经有很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给孤独人士送去关心,但一次两次的志愿者陪伴、交流,并不能解决孤独问题。

  对此,菅义伟在2月25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不愿看到的孤独问题正在不断显现,如何构筑在多样化的社会联系中相互支持、共同生活的不孤独社会极其重要。”

  当下的日本,是一个每年人口自然减少40万的少子老龄化社会,如果健康人群的“孤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自杀人数恐将继续上升。看来,“孤独大臣”的任务注定不轻松。

来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