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双心疾病”患者用药更需谨慎

2015年03月18日 14:49:20 来源: 新华健康综合

    新华健康3月18日消息(袁馨晨) “许多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精神卫生系主任赵靖平教授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慢性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共病具有互为因果、协作进展的特点,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双心疾病”(即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将共同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慢性病患者应重视“心病”筛查

    为了更好地应对“双心疾病”,由心血管内科专家与精神科专家同时坐诊的“双心门诊”正在发展。专家提醒,以下三类患者应及时到“双心门诊”就诊:

    1.没有心血管疾病,但常有心悸、胸闷和气促等心脏病症状的病人;

    2.心脏疾病不是太重,但因不了解病情,精神负担很重的病人;

    3.有严重的心脏疾病,除了躯体上受到创伤,心理创伤也很大的病人。

    非精神专科医生还可以通过抑郁症、焦虑障碍的识别工具,如PHQ-9(抑郁)、GAD-7(焦虑)、 PHQ-15(躯体症状)、《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等,对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级识别和筛查。

    对于慢病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应采用合理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教育等,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水平。

    “双心”病人需谨慎选药、坚持服药

    目前对抑郁和焦虑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在选用抗抑郁药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的药物副反应、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同时,患者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也是选择抗抑郁药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多数为老年人,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常常会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因此对于抗抑郁药物的要求尤其高。”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表示:“对于这类患者应选择广谱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小、不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如盐酸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等一线抗抑郁药物,具有心血管安全性高及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特点,对于原有躯体疾病的影响较小。”

    治疗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疾病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效果才能持续。因此,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强调,临床医师应叮嘱“双心”患者足疗程、足剂量、规范地使用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即使治疗开始起效,也要继续服用,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坚持用药更有利于慢性病人躯体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恢复。

【纠错】 [责任编辑: 袁馨晨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593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