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人文麻醉,让医学之路更有温度-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19 17:39:23
来源:新华网

中国医师节丨人文麻醉,让医学之路更有温度

字体: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让医疗之路更温暖。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新华网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薛富善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党支部书记金沐做客新华网,恳谈他们的医师节感悟,分享人文麻醉的理念与实践。

  新华网:在今年医师节之际,您有哪些感受?

  薛富善:医师之称,有双重身份和使命——医者,要用心呵护患者;师者,要培养青年医生。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个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不断激励医生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总体目标而奋斗。我作为一名从业43年的麻醉医师,从学医、践医,到现在传医,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工作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医师节的设立就是一个体现。在这样前提下,我们更要努力工作,“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金沐:医师节的设立无疑是对医生的尊重和价值的体现,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做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让我们深感责任越大,义务越大。我们更应该注重医疗安全和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华网:一台手术离不开麻醉,但很少有患者记得麻醉医生。对于这种居于“幕后”的状态,有哪些感受?麻醉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

  金沐:麻醉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是意识、感觉的丧失。通俗讲,就是痛觉和知觉的丧失。麻醉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用麻醉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特殊技能为患者术中保驾护航,让患者自然地睡去,安全地醒来。

  麻醉学包含临床麻醉学、急症复苏学、危重症抢救学、疼痛治疗学等一系列学科,是一个很广的学术领域。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麻醉医生起到了一个核心的作用。

  薛富善:从我40多年的从医体会来看,麻醉医生是连接外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有很多人说,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我认为是比较准确的形容。麻醉医生并不是简单地让病人“睡一觉”,打那一针麻醉药很简单,但麻醉对呼吸、循环都有影响,这就需要麻醉医生来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外科医生专心做手术时,麻醉医生需要关怀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一旦出现危险先兆,或者突发情况,比如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麻醉医生要果敢、睿智地处理。否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患者的术后疼痛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麻醉药物和技术的进步,麻醉医生有越来越多的“武器”来缓解患者疼痛。

  可以说,没有麻醉医生,手术不可能完成,麻醉是保障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自从1846年乙醚出现至今,麻醉学不断进展,愈加完善和丰富,麻醉医生逐渐从手术室走出来,参与到更多工作中,例如无痛胃镜、无痛分娩等舒适化医疗,减轻患者就医痛苦。

  新华网:十年来,麻醉医学专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薛富善:中国的麻醉医学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起步,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在前期,主要是解决患者手术时的无痛,这是第一步。全面进入改革开放后,麻醉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腾飞而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对于麻醉专业高度重视,2018年,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对麻醉专业的定位和业务范围进行了强调。

  近十年来,最大的发展,第一,是人员结构的改变,率先对麻醉医师实行规范化培训,麻醉队伍的人员结构和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重视,麻醉的药品、设备及相关配套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麻醉相关死亡率已经到达了发达国家水平。

  金沐:麻醉学这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临床角度来看,麻醉学内涵不断扩展,正在向围术期医学转变,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患者管理,从术后疼痛治疗,到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有麻醉学的身影。

  从科研角度来看,麻醉学在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也使麻醉学的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能够帮助患者解决更多棘手问题。

  新华网:麻醉医学专业还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需要突破?

  薛富善: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麻醉学取得了瞩目成就,不论是临床麻醉学、科研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随着百姓就医看病需求的提升,麻醉医师队伍仍然明显短缺,麻醉医师高负荷运转很普遍。这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基层的麻醉水平和人才队伍,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患者的就医需求,要求麻醉医师进一步走出手术室去承担更多工作,但目前仍有阻力,还需要现有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进一步改进。

  新华网:在麻醉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方面,有哪些感想?

  薛富善:自1986年徐州医学院首设麻醉学系开始,中国麻醉学规范化教育正式开始,随后各大院校开始了麻醉学的硕博研究生培养。尤其是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对于促进我国麻醉医师的培养和素质提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过程来看,医生素质的提高,必须教育先行。

  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从医学院毕业到退休这大约30年的时间里,前十年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更多的是学习和积累;第二个十年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黄金职业时期,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工作;第三个十年,是“心中有剑,手中无剑”,这一阶段,就更要注重传承、培养的工作。

  新华网:今年,友谊医院麻醉科获得了“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授牌。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金沐:友谊医院麻醉科今年获得了“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授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60余年来,一步一步取得的成绩。

  对于医学人文,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医患,一个是医医。对于患者来说,他进入到手术室麻醉后睡去的最后一眼,和醒来后的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麻醉医生,你握着他的手,给他一个微笑,他就不会紧张。

  从医医角度,麻醉医生人员短缺,工作繁忙,需要关爱。因此,我们的科室建设体现了“家文化”,例如,在职工患病的时候,我们积极给予帮助。对于离退休职工,也不忘在节日去探望。

  薛富善:医学尽管在发展,然而很多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仍不是很明确,还没有办法治愈。但是,既然医疗是围绕着“人”来进行,就要有人文思想。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这就是说,在整个就医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安抚和帮助。我们中国讲,医生是仁心仁术,作为医生,首先就要有大爱之心。我个人认为,临床医疗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治愈疾病,而是使人生活得更好。人文是贯穿医疗过程始终的,没有人文,医学就没有温度。 

【纠错】 【责任编辑:王坤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