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用软科学取代“拍脑袋”

2014年06月27日 10:01:4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一些地方决策连连失误,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软科学研究

  ■应鼓励各级决策部门大胆应用软科学,逐步形成科学化决策的氛围,让软科学为实践撑腰

  最近,面向全国招标的50项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正式启动,而去年完成的50多项软课题已经有11项转化为决策依据。20多年来,农业部从软科学上尝到了甜头,通过坚持每年设立软科学课题,为粮食增产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决策咨询意见。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软科学,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效用?

  软科学是指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也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意在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决策和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性、系统性问题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它似乎有点像人的经验分析和主观决策,但其基础是扎扎实实的科学论证。

  不过,由于软科学是一个“舶来品”,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还有些误解。因此,在某些领域,软科学被认为太“软”。有人认为软科学的成果就是拿一台计算机,弄几个数学模型,搞点调研,输入点数据,出几十页的报告,不如硬成果那样来得实在。也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既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又有人才团队,出来的成果有显示度,看得见摸得着。

  其实,软科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许多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以及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决策中开展软科学研究,都取得明显效果。例如每周5天工作制的施行,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航天计划,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进行软科学研究后作出的决策。

  如果软科学成了“短腿”,会严重影响实践活动。一些地方决策连连失误,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软科学研究。一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地方不经深入调研就纷纷上马;一说三维打印技术,一些部门也不做软科学研究就仓促立项;看到房价上涨,不少地方政府不加思考就匆匆上马各类房地产项目……这些“拍脑袋”引发的决策失误,导致“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例在各地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面对未来,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软科学的支撑不可或缺。我们必须把软科学研究提到应有的位置上予以重视,让软科学“硬”起来,鼓励各级决策部门大胆应用软科学,逐步形成科学化决策的氛围,让软科学为实践撑腰,有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蒋建科)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168000000000000001110507126680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