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群英村:盐碱地长出“绿富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4/07 11:39:44
来源:潮新闻

杭州萧山群英村:盐碱地长出“绿富美”

字体: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大地,麦苗儿拔节,一波翠色映出油菜花田的片片金黄。我们沿着大寨河一路向东,前往杭州萧山益农镇群英村。

  每天清晨,村支书周明祥总会到海拔仅5米的“群英”山上打卡。天晴,他在这里迎接日出,看着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雨天,驻足绿荫间,看着一缕缕炊烟从屋顶上袅袅升起。

  群英村位于杭州萧山区最东部,面积3.74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707户,人口2633人,耕地2210亩。

  历史上,这片土地曾是钱塘江大潮万马奔腾的“演兵场”。“一年三坍江,满眼白茫茫。人似沙头鸟,漂泊居无常。”这是钱塘两岸人们口口相传的童谣。沙地人自比沙头鸟,南岸塌了渡向北,北岸塌了再回南。

  周明祥说,群英村虽然建村时间不到40年,却是“围垦精神”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我们走进村史馆,一帧帧珍贵的照片,记载了当年十万民工风餐露宿、肩挑背扛、战天斗地大围垦的场面。周明祥指着墙上五幅照片介绍道,这是建村初期的第一代住房,村民们住的是茅草屋,第二代住房是砖结构平房,第三代住房是二层楼房,第四代住房是三层楼,到今天住房是第五代“小洋楼”了。楼往高处长,人往高处走,群英村人的生活就这样不断拔节。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群英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智慧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今日群英村

  出了村史馆,我们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河边的绿道向前铺陈,清澈的河水中偶有鲤鱼游来游去。人在春色里,亦在画卷中。

  昔非今比,2000年的群英村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时的群英村村庄没有规划,建房无序,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直排河里……

  20036月,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当时镇里既要抓“千万工程”,治理“脏乱差”,又要推动智造新城落地,群英村要承担2个组的拆迁安置任务,迫切需要一个有思路、有担当、有魄力、有情怀的带头人。镇领导看中了在绍兴创办园林公司、资产几千万的企业家周明祥。经过镇领导反复做工作,周明祥毅然决定离开年入数百万的企业回到村里做起“领头雁”,一干就是十年。

  周明祥上任后挨家挨户做动员,协助镇政府稳妥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统筹乡村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污纳管,厕所革命,按照“微改造、精提升”理念,以村道、河道为主轴,提升沿河沿路风貌,打造移步换景、四季皆景的沙地风景画卷,让全域景区化的幸福群英秀美“出圈”。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美的环境,群英村更有美的产业。群英村在土地全域流转的基础上,在“非粮化”整治的背景下,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植物工厂为载体,打造精品农业品牌,通过打通农产品销售途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向游客开放蔬果采摘,与学校合作开发游学项目等,形成“农业+文旅+教育”的经营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显示,未来群英将形成“三个圈层”,即宜居生活圈、产业发展圈、乡村旅游圈。(俞和良)

  (注:转发时内容有调整)

【纠错】 【责任编辑:廖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