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真鲜丨小木耳大产业——汪清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2/02 14:55:27
来源:新华网

东北真鲜丨小木耳大产业——汪清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

字体:

新华社长春2月1日电 题:《东北真鲜丨小木耳大产业——汪清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

记者邵美琦 司晓帅

这个冬天,冰雪旅游让东北火出了圈,木耳成为备受游客们青睐的东北特产之一。“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这句顺口溜让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汪清县走红特产界。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东麓,昼夜温差大,水质优良,种植木耳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该县用提高质量、建立标准、发展电商的思路,培育起一条木耳经济带。

汪清县产的黑木耳。新华社发

  冬日,走进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里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轰隆作响,制袋、灭菌、冷却……一个个规整的木耳菌包很快生产出来。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生产菌包2800万袋,营业收入达到1.164亿元,生产的成品木耳销售到一些大型知名的商超和餐饮机构。

  “很多游客专程来买我们的木耳,我们菌袋原材料大部分用的是柞木,营养价值高,产出的木耳口感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森说,“我们正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木耳博物馆等设施,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今年还会推出即食的木耳羹、木耳冷面等产品。”

  汪清县的木耳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些年,木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土法制菌不仅成活率低,而且环境污染重……为了让老百姓真受益、长受益,当地把目光盯在标准化体系上,推行基地化、规模化种植,实行精细化管理。

  汪清县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大涛介绍,目前汪清县累计建成标准化菌包厂、车间64个,共有6个黑木耳专业镇、121个种植村,其中,百万袋以上种植村65个,60%以上的村以黑木耳为主产业。

图为生产线上的菌包。新华社发

  最近,在汪清县东光镇满河村电商孵化基地,满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光忙着带领村民们为木耳直播带货。“快过年了,网上的回头客特别多。”杨光说,“我们村位置偏远,有了电商就不愁销路。”

  今年,满河村还新建了一个菌包加工厂和一个包装车间,不少出去打工的村民选择返回家乡,加入木耳产业。“以前我在外面打工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现在一年能赚十几万。”村民韩铁龙说。

  2017年,汪清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如今全县建立约100个农村电商基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黑木耳交易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木耳被端上全国餐桌,那么生产木耳的菌包去哪儿了?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汪清县把菌包的回收利用当成大课题,近年来,该县引进企业,通过脱皮粉碎、制作颗粒、沤肥等方式,回收利用废弃菌包,有效消除环境污染并创造经济效益。

  “木耳虽小,背后却是大产业,我们正在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增收。”唐大涛说。

【纠错】 【责任编辑:高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