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的招聘“高端保姆”诈骗案曝光后,又有一诈骗团伙落网。8月3日,被告人王某和同伙马某在朝阳法院受审。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中王某及其团伙成员利用所谓“高薪招聘”陷阱,多次共骗取30余名被害人67万余元,而主犯王某已经是“二进宫”了。
主犯缓刑期再次诈骗
8月3日上午九时,被告人王某和同伙马某一同被带进法庭。公诉材料显示,王某曾因犯诈骗罪,于2017年3月24日被丰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刚释放不久,他便“重操旧业”,伙同张某(另案)、马某以介绍高薪工作为诱饵进行招工诈骗。
根据公诉人指控,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间,在北京市朝阳区华腾新天地A座,王某伙同马某等人以北京顺佳升源劳务派遣中心、北京旺祥盛劳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名义,谎称能够提供高薪,招聘保姆、别墅看管员等职位,以收取保证金、介绍费等费用为由,骗取杨某某等30余名被害人人民币共计67万余元。其中,王某负责组织、指挥,被告人马某负责面试被害人以及收取相应的费用。
公诉机关认为,应当以诈骗罪追究两人刑事责任。此外,被告人王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罪作出判决,并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该团伙均采用化名作案
庭上,王某交代,其公司一般有7-8人,其中3、4人是主要业务负责人,其余是业务员。自己和其他主要负责人都不使用真实姓名,而是用化名对外联系。被告人马某一人便有三个化名之多。
他们在业务方面分工明确,王某负责公司的运营,马某负责招揽应聘者和面试,张某(另案)主要负责假扮雇主。
王某在与应聘者签订合同后,将其介绍给张某扮演的假雇主。随后,张某则以私下签协议为由骗应聘者与王某解除合同,骗取押金后“失联”。
庭审最后,王某解释称,自己干过这行,有一定“经验”,张某找过来之后,自己因家庭条件不好才重操旧业,如今认罪悔罪。该案将择日宣判。
当前普通社会用工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找份工作并不容易。据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王某等人正是利用了当下互联网便利、招工市场的需求以及高薪工作的吸引力,发布虚假信息,利用网络招聘平台进行招工诈骗。而一些就业心切的人,难以辨认真假,也容易盲目轻信,致使上当被骗。因此,找工作务必要通过正当渠道,切实掌握准确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 讲述
从河南来京应聘被骗1万余元“押金”
受害人杨女士是河南人,为应聘高薪工作来到北京,没想到却反被骗了一万余元。据杨女士介绍,2017年7月,她在某网站看到一则北京顺佳升源劳务派遣中心发布的招聘信息,主要是招聘住家保姆。双方达成合意后,杨女士来到北京准备签订劳务合同。王某在办公室接待了杨女士,并拿出劳务合同向她介绍,杨女士当场缴纳12800元的押金。王某向她承诺,只要在雇主家做保姆干满3个月,押金就会全部返还。
随后,王某给了杨女士一个“雇主”的信息。而等杨女士找到“雇主”之后,却被告知没有让王某派遣保姆。“雇主”告诉杨女士,如果想去他家当保姆,就与公司解除合同,然后两人私下再签合同。
眼看和这个雇主没有谈妥,杨女士又让王某给自己另找雇主。但王某谎称暂时没有新雇主,不愿意等待可以解除合同,不过按照合同只能退还职业介绍费的20%-50%,即1400元。这时杨女士感觉有些奇怪,等待数日后再去找王某,发现公司已人去楼空,她这才发觉被骗并报警。(记者刘洋 实习生吕烨馨)
-
求职不成反被骗 警惕“刷单”黑色产业链陷阱
暑假期间,很多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兼职打工挣钱,但记者日前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在暑期兼职过程中误入“刷单”黑色产业链,求职不成反被骗光卡上的学费、生活费等。她说,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赚钱和涉世未深的特点,放长线钓大鱼,诱导大学生不知不觉掉入了“刷单”黑色产业链陷阱。2018-07-17 07:52:01
-
应届毕业生求职被骗 难道只能自认倒霉?
西安西京学院应届毕业生魏仓(化名)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正在求职的他在不到一个月内连撞三个大“坑”:被用人单位提前收取“防违约押金”,被黑中介骗了500元钱,甚至被疑似传销组织的不明团伙骗到了外地。2016-12-26 07:12:01
-
揭影视招聘连环骗局:求职者屡遭转手 终被骗财骗色
事实上,这个骗局存在已久,据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就存在以招聘剧组人员为名,向求职者收取万元押金最后却让他们当了群众演员的骗局。2017-12-15 08:24:41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