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郑州11月13日电(记者李文哲)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序推进,沿线村落古镇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专家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三方面问题。
在11日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带(滑县)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遗产保护应被摆在首要位置,在此前提下合理开发。”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认为,大运河文化本身就是大排档的文化,是纤夫、基层群众的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大运河沿岸的农耕文明印记、码头文化元素正在消失,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维也纳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迪表示,运河发展要激活沿岸居民共同的生活记忆。以欧洲多瑙河为例,沿岸乡村有着鱼汤节、音乐节等共同的节庆活动,在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又寓教于乐,实现文化的流动。
多位专家表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抓手。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看来,大运河文化带的复苏仍需经济效益推动,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消费场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盘活历史。
相关新闻
-
河北故城大运河附近发现明代“七十二皇窑”部分窑址
日前,河北故城县文物部门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故城镇头屯村附近发现数座明代窑址,印证了史料上关于故城“七十二皇窑”的记载。2017-11-09 15:20:58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消费狂欢节,这一天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
2017-11-13 08:05:13
-
故宫接待外宾的这些小秘密你都知道吗?
2017-11-13 08:05:13
-
影巢周刊丨一镜藏秋,碧水金叶两悠悠
2017-11-11 08:40:57
-
北斗全球组网序幕拉开,无限可能将迸发
2017-11-13 08:52:52
-
预判"灰犀牛"很难,重视更难,但中国做到了
2017-11-13 08:52:52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