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民众涌聚在牛王庙前等待祈福。 李洋 摄
“今天七月初六请牛王,送牛郎和两个孩子上天与织女相会。”挤在人群中观看“牛王祭仪”的河北邢台市内丘县柳林村村民刘雪风说,每年七夕节来临,她与家人都会跑来观看祭仪活动。
图为内丘牛王庙前的戏楼。 李洋 摄
河北内丘县是地处冀南腹地的千年古县。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尤以“七夕”文化独具特色。每逢七夕佳节,当地的民众都会举办盛大的牛郎织女祭祀及众多民俗活动。
16日晚,邢台内丘牛王庙门前人群涌动,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涌聚在一起,通过跑功、唱戏、祭牛王等仪式,为耕牛祈求平安、健康,期盼牛郎织女早点相会。“牛王祭仪”活动由牛王庙周围的老树围等七个村的村民自发成立的村社组织举办。
图为正在制作“天棚”。 李洋 摄
在现场,记者看到祭仪用品主要有彩色纸扎“彩轿”、按真牛真人比例制作的牛王、牛郎和两个孩子纸扎等。待牛王上轿后,众人各就各位,吹奏的、打旗的、抬轿的、跳扇鼓的,有秩序地排起队开始游街,队伍先绕牛王庙正转三圈后,再沿街游行。游行至襄河岸边,将牛王、牛郎、两个孩子放在村外襄河畔一空地中央的柴禾堆上,众人围绕开始边跑边唱俗曲,内容为祈求牛王送牛郎上天,牛郎早点与织女见面等。
“牛郎织女追求爱情,我们也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42岁的崔喜英,是跳扇鼓中的一员。
与声势壮观的牛王送牛郎及两个孩子上天的民间祭仪相比,内丘县东街村的一户小院内正忙碌制作“天棚”。此剪纸艺术祭品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牛郎织女好夫妻,年年见面七月七。两个小孩中间站,王母娘娘金钗令,金钗划河隔两岸,牛郎东来织女西。织女牛郎泪涟涟……”崔芬老人手上忙碌着,口中还对“天棚”中的剪纸图案念唱着。
图为正在制作“天棚”。 李洋 摄
虽已深夜,75岁的崔芬老人仍和大家一起忙碌着粘贴剪纸。她告诉记者,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制作“天棚”,制作时由师傅剪出图案,用剪刀剪出一件件祭品,大家配合粘贴,制作完成后精心保存,待七夕当天请出来祭拜。
记者看到,“天棚”由红、绿、紫、黄、黑、金、银纸剪贴而成,底色为黄色,图案用各色彩纸和蜡光纸及金、银铂纸,整体看去金光灿灿,犹如宫殿般华丽。对角线有一道星星,组成“S”型的银河,围着银河有喜鹊搭成的富有动感的“鹊桥”,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8月16日至18日,“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内丘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在河北内丘举办。
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称,七夕文化发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中国人很重视七夕,据他所知今年全国多地举办七夕节活动,内丘是重中之重。原因就在于,内丘七夕文化传承和蕴含的内容,既有全国共性,也具备内丘独有的个性,譬如距县城15里的王交台村旁的牛王庙,因每年农历七月六日举办牛王送牛郎和两个孩子上天与织女相会的仪式而名播四方。(张鹏翔 李洋)
-
这是七夕节最残忍的礼物,很多人还不知道!
我叫小莹,一只对这个世界充满期许的新生萤火虫。2018-08-17 11:51:07
-
【网络中国节】七夕:一个有诗意的节日 才能触及人们精神深处
七夕又至,如今这个节日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就是中国版“情人节”。这种印象没错,“七夕”当然是和爱情有关的。2018-08-17 10:56:50
-
七夕|来看看这些“夫妻档”
她陪他守望林海,他从她手中接过病人;他们把绿色种进沙窝,他们为科学奉献一生……民兵、哨员、医生、院士,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夫妻。“夫妻档”纵然令人羡慕,但他们为国为家做出的这一种生活选择更值得尊敬。2018-08-17 10:56:50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