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明
每天骑着电动车到林子里转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87岁的王延明依然坚持着30多年来习惯,他说自己的魂在这,一天都离不开这片“绿娃娃”。
新疆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养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要难,从1986年开始,王延明的生活就再也没离开树。
从石油战线投身绿化事业
王延明是河北承德人,1955年调到新疆独山子钻井处,那时克拉玛依市还没有成立。
1959年,克拉玛依市成立之前,不少石油工人被调到这里,参加石油大会战,王延明刚好也在其中。
“没有房子,没有树,一片戈壁荒滩,唯一的建筑物就是一家东风小商店,就是如今克拉玛依的国贸大厦。”王延明说。
住的是地窝子,用的是骆驼在几十公里拉来的水,一盆水用一天,洗脸刷牙后,沉淀掉泥土,还要用来洗衣服,洗澡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那时的克拉玛依没有林带,刮大风是常有的事。夏天刮大风,石子打到脸上钻心疼;冬天刮风,就跟刀子在脸上划一样。
可就是在那样一个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王延明这些石油人没有退缩过,用铁人般的意志,把克拉玛依油田建设为中国西部的第一个千吨级大油田、油气生产基地和炼油化工基地。
“对油田建设我做了一些贡献,虽然很渺小,但是我努力了!”王延明1985年因为身体原因从采油二厂退下来。
但是,为新中国石油事业奋斗了30多年的王延明并没有安享退休后的日子,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绿化事业,直至今日。
给垃圾场“穿上”绿装
1986年,王延明带着十几名职工家属开始在采油二厂的周围植树,当时并不被看好,因为还是缺水,整个克拉玛依市都没几棵树,也没人有种树的意识。
没水就去“偷水”。“采油二厂有生活区,白天不敢用水去浇树,等到晚上悄悄的去浇水,这可不是‘偷水’么。”王延明说。
时间一天天过去,后来有水渠经过采油二厂,王延明不再“偷水”,开始“明目张胆”地浇水,而且厂里边还给他配了5个人。
昔日不见一棵树的采油二厂成为周边的香饽饽,钻井处的同志一到傍晚就往二厂的林子里钻,回去都吵着要种树。
“钻井处没有水种树,就用生活污水。那段时间没人往那走,臭气熏天。”王延明回想起这件事情,仍觉得很有趣。
二厂周围没地种树了,王延明又打起附近垃圾场的主意,这么大块地堆垃圾太可惜了!说干就干,找来推土机把地推平,王延明和他的5个同事把种树的主战场转移到垃圾场。
转眼间,30多年过去,昔日垃圾场“换上”绿装,杨树与榆树组成防风林,还种了苹果、李子、海棠果、杏子等多种果树,垃圾场也改名成为延明园,成为克拉玛依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别人退休我不能退休”
30几年过去,王延明先后获得自治区绿化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等诸多荣誉。
与此同时,当初给王延明配的5个人也相继退休,中途延明园也从采油二厂移交到物业公司,退一个人,少一个人,也不再增加编制。
如今,就剩下王延明一个人独自坚守在这片林子里,因为他的不舍。
“这都是我的心血,别人退休我不能退休,我必须得来。”87岁的王延明语气很坚决。
岁月不饶人,近几年来,王延明到林子里也只能干一些轻松的活。这期间,延明园成为克拉玛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延明又多了一份工作,给孩子们讲一讲他植树造林的故事,给青年讲一讲石油大会战的故事,是年轻一辈人口中和蔼可亲的“王爷爷”。
在王延明的感染下,大批克拉玛依人开始义务植树,“党员先锋林”“军地共建林”“百姓防护林”等一片片树林,让昔日的戈壁变成万亩林带。克拉玛依市也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王延明依然坚持着每天看看他的“绿娃娃”,他坚信看好这些树就是在为克拉玛依做贡献,他还想散发余热。
最近,王延明的腰和腿疼了起来,他害怕以后没人照顾这些树,坚持着不退休,如他所说,他的魂确实在这里……(杨睿)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克拉玛依“双城”记:从《克拉玛依之歌》到“世界石油城”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瞭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2018-08-17 17:14:21
-
幸福来敲门!破译克拉玛依老年社区的“夕阳密码”
为了能够让为城市建设奋斗一生的老人安度晚年,妥善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难题,克拉玛依政府决定投资建设老年社区。几经论证,社区选址最终落定风景如画的原黑油山公园。2018-08-16 19:47:57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