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排队办遗嘱”的背后
“我今年60岁,想早点儿预约,你们这要怎么申请?”“我们家有两套房产,想写在遗嘱里,能不能登记?”咨询台前,五六位老人围成一圈,拉着工作人员询问……
2013年,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在北京西交民巷挂牌开张,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等服务。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来到这里时,不大的屋子里坐满了老人,忙着申请预约或登记。不少老人身边还有儿女或孙辈陪同。
目前,中华遗嘱库在北京、广东、天津、江苏都设有分库。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自2013年至2017年底,中华遗嘱库已为近11万老年人提供了免费遗嘱咨询,并登记保管了8万余份遗嘱。如今,预约办理遗嘱的服务已排到了2019年11月。
为什么立遗嘱服务在老年人中如此火爆?遗嘱服务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从“要不要立遗嘱”到“怎样快点立好”
“我前天来咨询,预约排到了明年10月,今天再来就排到11月初了。”67岁的北京市民宋女士一早就来到登记中心。早在中华遗嘱库建立之初,她就有所关注,前不久自己刚退休想来探探情况,没想到光排队登记就要等一年。
“排队办遗嘱”的现象已不新鲜。据北京第一登记中心主任尹艳贺回忆,遗嘱库刚成立一周就有近千人来咨询,每天早上都能排出上百米的长队。
尹艳贺说,起初来咨询的多是70岁到80岁的老人,近些年60岁到70岁年龄段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5年间,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72.09岁,年龄趋向年轻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5%左右。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迈入老年,这些老年人往往观念更加超前,更倾向于早日立遗嘱。
为了确保遗嘱的法律效力,中华遗嘱库对立遗嘱人的身体条件有所要求。遗嘱库采取录音录像、指纹采集、人脸识别、现场见证、文件存档等技术手段,登记前还需要老人通过精神评估测试并提交报告。因此,立遗嘱人应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副主任冯杰兵告诉记者,登记中心专业工作人员有7人,平均每天为近百位老人预约登记,为三四十位老人办理遗嘱登记。“现在老人来了,很少犹豫‘要不要立遗嘱’,都在问怎样把遗嘱快点儿立好。”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