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开启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智慧之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17 23:18:23
来源:新华社

数字化开启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智慧之旅”

字体:

  新华社太原5月17日电(记者王学涛、姜淏然)“看着漂泊在外的文物通过数字化,信息上重归一体,美学上得以再生,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沉浸式影院的游客刘艺辰说。

  天龙山石窟历经东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开凿,以精美的石刻造像闻名于世。然而,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造像被盗凿,其中150余尊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的珍藏。石窟造像身首异处、天各一方,难以再现昔日辉煌。

  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合作,在多个国家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数字化回归。

  “科技创造了重现文物原貌的奇迹。”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说。

  沉浸式影院里展示的经数字化复原的天龙山石窟造像(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数字技术正在打破时空限制,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增加观看的沉浸感、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游客戴上4KVR眼镜,瞬间“置身于”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中,富丽堂皇的墓室壁画环绕四周。北齐勋贵、乐队、骏马、牛车、武士、侍从等如在眼前。

  “出于恒温恒湿封闭保护需要,观众无法踏足墓内参观壁画,但通过科技手段,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1400余年前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盛况。”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说。

  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数字敦煌、云游故宫……随着越来越多文博单位加快数字化建设,人们更加方便在“云端”了解文物,欣赏更多文物细节。

  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后,即可开启省内部分文博单位导览解说、文物鉴赏、云上观展等功能,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山西的文化瑰宝。

  点击西周晋侯鸟尊,可以音频听讲解,也可以进行3D缩放、旋转文物,清晰观摩文物的局部细节,还可以点击“分享”功能生成一张晋侯鸟尊的海报,与人分享。

  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小程序生成的晋侯鸟尊海报。新华社发

  在科技加持下,更多文物“走出”博物馆。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借助元宇宙技术,将北齐壁画带到了中小学。学生们戴上VR眼镜、拿起手柄,就能在虚拟的博物馆内遨游,既可以沉浸式欣赏壁画,还可以“抓起”出土文物仔细端详。

  近年来,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先后在法国、埃及、希腊展出,这是我国将流失的珍贵文物与其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也是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

  “他们对我们的数字技术非常感兴趣。”刘玉伟说,该展览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保护、展示文物的数字科技推介了出去,起到很好的文化交流互鉴的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