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为正义必胜、人民必胜注脚——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全纪录

2015年09月24日 14:37:3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王天德、马令):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9月3日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作为我军十支英模方队之一,“东北抗联” 方队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一支英雄部队。

    东北抗联老战士乘车接受检阅

    在这个烙印着耻辱与胜利的秋日,随着“九一八”警钟震耳发聩地再度敲响,让我们再次回眸那次最漫长的抵抗——历史,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注脚!

    诞生——吹响民族救亡的号角,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父母成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

    镇北军组建主要领导,中间为高鹏振

    1931年9月27日,辽宁省黑山县朝北营子村。目睹日军“九一八”暴行,绿林好汉高鹏振挥毫写就这首《义勇军誓词》,拉起了全国第一支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勇军队伍——"镇北军"。

    9天前,那个秋风渐起的夜晚,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我国东北。

    1931年9月18日,日军向沈阳城发动进攻

    “日军横行奉天城,我们连屋也不敢出,只盼着军队打回来!”时年 22岁的酒坊伙计王树峰,盼到的却是国民政府的“不抵抗”。

    从此,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深深扎在了他的心底——“亡国奴”。

    日军砍杀中国东北老百姓

    短短4个多月,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处于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奴役之下。

    “九一八”是中国的耻辱日,也是中国的“抗争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此开启!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3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武装抗日。同时,指示东北的地下党派党员亲临抗日一线组织和领导抗日民众武装。

    在这一号召下,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真理往往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也使国民政府的爱国将领受到深刻触动和影响。

    1931年11月,进犯黑龙江的日军在嫩江桥遭到马占山部顽强抵抗

    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在共产党员刘澜波协助下,组建起辽西抗日义勇军;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不顾“不抵抗”政策而指挥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

    辽宁省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协会会长祖国明说,据史料记载,“当时,东北地方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共2132名”在各地协助组建义勇军。

    共产党员李兆麟在辽阳组建起第二十四路义勇军;共产党员张永兴参与领导高鹏振组建的义勇军……

    祖国明告诉记者,高鹏振创作的《义勇军誓词》被填入古曲,很快在各路义勇军中传开,并在传唱中衍生多个版本,成为著名作家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重要源头之一,后经聂耳谱曲修改,成为了如今的国歌。

    东北抗日义勇军,响应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救亡的号召,也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血性的力量!

    东北义勇军炮兵营

    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抗日义勇军半年间就发展30余万人,抗战中战斗达2万余次。

    “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有6个是在义勇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斗争和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等阶段。”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部部长尤光旭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武装抗战民族救亡斗争的号角,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此时,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已进入了第8年。

    联合——建立东北反日统一战线,肩负起民族救亡时代担当。

    1933年,1月1日,元旦。

    这个寒气逼人的新年之夜,日军偷袭山海关,向华北侵略扩张的野心展露无遗。

        日军刺杀抗日志士

    26日,针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决定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扩大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东北一切抗日民众共同作战。

    此时,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磐石、延吉、和龙、珲春、汪清等地区,先后已建立起十余支反日游击队,游击活动遍及东北三省30余县。

    磐石游击队战斗70余次,粉碎日伪军10多次“讨伐”; 珠河游击队在方正县肖田等地反“讨伐”作战中,歼日伪军300余人;饶河游击队一度攻占虎林县城……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纪念日”, 在磐石南满游击队的基础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380余人。

        杨靖宇领导的部队

    同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这个明朗的秋日,78岁的李奎海老人忆起父亲讲诉随第一军征战时的神采,“我们放风去打柳河县,却在红土崖埋伏,让小日本被牵着鼻子来回跑,还得挨打!”

    1936年的春天,第1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转战,粉碎日伪军多次“讨伐”,兵力达1600多人,建立起那尔轰、河里、蚂蚁河、老秃顶子等根据地,抗日游击区发展到南满20余县,并在根据地中心区建立了基层政权,开创了抗日斗争新局面。

    “东北人民革命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激励了民众的抗战士气,也坚固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使东北爱国民众紧密凝聚在了党的抗战旗帜下。”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有力的实际行动,肩负起了民族救亡的时代担当,赢得了群众认可和拥护。

        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在战壕中同日军作战

    1933年9月至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相继成立6个军,兵力近2万人,游击区扩展到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40余县,并与各地义勇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形成联合作战。

    各地联合指挥部、总司令部和抗日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以人民革命军为核心,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反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据日伪统计,1934到1935年,抗日武装就出动5万余次。

    壮大——有力呼应全国抗日战场,牵制侵华日军兵力近50万。

    1937年7月7日,日军的炮火笼罩了“卢沟晓月”。

    “七七事变”时,日本侵占卢沟桥场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而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还处在反围剿的万里征途,中共中央就已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之前建立的东北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抗日武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同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学清说,宣言所主张的联合抗日,已不止于订立协定、停止冲突、互相支持的联合,而是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统一的抗日联军”、“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进行更有成效、更高级的民族抗日联合。

        1935年8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在方正县成立人民自卫队纪念大会,前排中为军长李延禄

    在这一号召下,从1936年2月到1938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达3万余人。

    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在金川县地区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在安图县地区成立,王德泰任军长;

    1936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在汤原县地区成立,赵尚志任军长;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在勃利县地区成立,李延禄任军长;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在宁安县地区成立,周保中任军长;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在帽儿山地区成立,夏云杰任军长;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在饶河县地区成立,陈荣久任军长;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在依兰县地区成立,谢文东任军长;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在土城子地区成立,李华堂任军长;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在五常县地区成立,汪雅臣任军长;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富锦县地区成立,祁致中任军长。

    “东北抗日联军第12367军是在反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45891011军则是在义勇军等抗日武装的基础上建立的。”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候昕说。

    19361月,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之后,建立起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个省委,并将东北抗日联军划分为三路军分归各省委领导,12军为第1路军,457810、军为第2路军,36911军为第3路军,各路军第一任总指挥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担任,在各自游击区与日伪军作战。

        1939年秋,魏拯民(左二)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部分指战员在一起

    “全国抗战爆发之后,东北抗联的战略任务由全国抗战开始前的单独作战,变为打击与牵制日军,配合关内作战,呼应全国抗战。”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春杰说。

    这一时期,东北抗联各部主动出击,白山黑水之间70余县燃起了抗日烽火,仅19379月至19386月,就出动3304次,战斗1242次。

    东北抗联开展军事和政治斗争,迫使日军不仅无法向关内出兵,反而继续向东北增兵,东北的日军兵力由“七七事变”前的20万人猛增至近50万人。

    近百万日伪军和大量的物资,被牢牢拴在白山黑水之间。

    血战——展开整编和战略转移,铸就艰苦抗战的精神丰碑。

    刻有东北抗联标语的树干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长白密林深处,刻有东北抗日联军标语的树干,仍岿然挺立。

    1938年8月,为了冲破日伪军对三江地区的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向海伦地区西征,开辟新的游击区。

    西征途中,抗联将士们将血战到底的满腔豪情铭刻在一颗颗“标语树”上。

    那是一段艰苦而豪壮的岁月。

    1938年起,日军加强实行“集团部落”“三光”“无人区”和“保甲连坐”等政策,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实行“配给制”,妄图断绝抗联部队的一切生存条件。

        日军在抚顺对反对日民众施以毒刑

    据统计,1938年日军遍设全东北各地的警察署达1200多个,分驻所3600多个,建立“集团部落”1.25万多个。

    日军屠村惨案幸存者、87岁的赵月珍老人,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四道河子村57名无辜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她躲在麦秆堆里才得以幸存。

    她公公的哥哥,邻村有名的“老憨”,也因为被怀疑给抗联送粮,“被日军背起来不断往地上摔,摔昏后再泼上凉水,醒过来再打,没几天就去世了。”

    “日军不把中国人当人,想杀就杀,想打就打,有援助抗日嫌疑的都宁可错杀,抗联的艰难可想而知。”赵月珍说。

    东北山林险峻,冬季气温常在零下30至40摄氏度,可缺衣少粮的抗联将士却不得不经常露宿山林荒野。

    辽西义勇军老梯子部队在冰冷战壕中抵抗日军进攻

    谈及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艰苦”的东北抗联斗争,居住在靖宇县一个乡村的92岁抗联老兵黄殿军,仍为“梦中冻成冰块”的战友落泪,“几天吃不上饭,就啃皮鞋、皮带,甚至连土也往嘴里塞。”

    70多年过去了,老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这“染着战友鲜血”的大山一步。

    这样的形势下,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东北抗联陷入了最艰难时期,因环境恶劣和部分官兵在艰苦考验下变节,抗联人数锐减到几千。

    为适应日益严酷的斗争形势,抗联开始进行整编和战略转移,缩编、新编部队,进行转战和远征。

        东北抗联第1路军第2方面军部分指导员 摄于1939年

    “这一时期,东北抗联没有固守根据地,而是化整为零,广泛开展运动战、游击战,保存实力、打击敌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统计,1939年秋冬,仅抗联第1路军就转战20多个地区,作战318次,毙伤俘日伪军3000余人。

    艰苦可见意志,生死彰显精神!

    第2路军16名官兵,无畏抵抗400多名日伪,打死敌人120多名,连长李海峰等12人壮烈牺牲,谱写了“小孤山十二烈士山”的悲壮传奇。

    大型群雕——八女投江

    妇女团的8名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转移,弹尽援绝、身陷重围,毅然投入乌斯浑河,留下了“八女投江”的不朽传说。

    中华民族向来不缺乏英雄,英雄永远被中华民族铭记!

    1936年,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负伤被俘。日军“让铁人也能开口”的酷刑,却无法令这位透着书卷气的女子屈服,她忍痛舍下不满8岁的孩子,高呼着“为抗日斗争而死是光荣!”“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1940年,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历经5天5夜的战斗周旋,宁死不降。日军将他剖腹,见“胃里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

        左为日军悬赏杨靖宇的布告、右为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被日军杀害,杨靖宇遗体旁站立着侵华日军

    1942年,东北抗联创建人之一赵尚志被特务打伤,子弹从后腰打进斜着从前腹穿出,血流不止。面对突击审讯,他忍着伤痛怒斥敌人8小时,流尽最后一滴血……

        朱德给赵一曼烈士的题词

    据不完全统计,抗联部队在抗战中师以上干部就有100多人战死疆场。

    胜利——配合争取和解放东北,参与“二战”最后一战。

    201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随着回荡的《喀秋莎》乐曲,曾与苏军并肩战斗的中国抗联老兵画像被人们高高举起。

    1941年4月,迫于严峻的抗战形势,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东北抗联实行战略调整,陆续将主力转移到苏联境内,并于1942年8月1日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被苏联授予“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特别旅”的番号,抗联将领周保中担任旅长,全旅共1000余人。

    抗联人员与苏军合影

    “抗联进入苏联是无奈之举,当时苏军也只能这样接纳,毕竟还没有公然与日本‘撕破脸皮’。”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处处长陈玫说。

    “我们接受苏军提供的服装、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但部队领导权由抗联党委独立行使,苏联军官只担任副职。”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92岁抗联老战士李敏曾在抗联教导旅接受各种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通讯技术等训练,并成为中国首批具备空降能力的女特种兵。

    东北抗联改编为教导旅后,对日作战一直没有停止。从1942年起,共有300人次潜回东北执行侦察、发动群众等任务。

        东北抗联某部炸毁的日军军车

    与此同时,东北抗联留在国内的一些小部队,分散潜伏,负责收集情报、宣传抗日等工作。

    共产党员王亚东、冯淑艳在泉眼屯发展一支40余人抗联小分队;抗联战士常维轩以劳工身份潜伏在东宁县,组织起农民会,收集情报、建立武装……

    1945年7月,抗联教导旅派出200余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实施敌后空降,进行侦察和破坏。

    抗联教导旅老兵王一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由我军提供给苏军的各种情报与苏军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情报                                                                                                                                                                                                                                                                                                                                                                                                                                                                                                                                                                                                                                                            一起,分门别类制成手册,连同标有敌人防御工事的地图,发至苏军参战部队连以上军官手中,人手一册”。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9日零时,88旅派遣的340多名先遣队员、先期潜伏东北境内的地下抗联小分队和苏军一起发起进攻。

    8月30日,在抗联教导旅一部和苏军的猛攻之下,日军东宁要塞守军宣布投降。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落下帷幕。

    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抗联在14年抗战中,牵制日军兵力达76万。

    而15天前,在全世界正义之师的打击下,被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彻底摧毁信心的日本天皇早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3天后的9月2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日本政府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

    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5年9月3日,中国天安门广场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世界瞩目中隆重举行。

    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中国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再一次无声地注脚着——

    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正如毛泽东主席在70年前胜利前夕的感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8263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