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军医科普:拉沙热,离我们有多远?

2016年01月27日 10:14:16 来源: 中国军网

    受访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姜天俊

    1月19日,尼日利亚卫生部部长阿德沃莱在首都阿布贾召开的国家健康委员会紧急会议上宣布,拉沙热疫情已蔓延至全国17个州,共发现212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数攀升至63人。日前,尼日利亚主流媒体《先锋报》指出,西非埃博拉疫情在尼共造成8人死亡,此轮拉沙热疫情的扩散速度和致死率均呈现出比埃博拉危害更大的趋势,但尚未引起国际社会足够重视,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尽快全面介入尼遏制疫情和相关防控工作,共同应对挑战。那么,拉沙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传染病?离我们有多远?如何去防范?

    拉沙热(Lassa fever)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烈性国际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因首例患者是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引起拉沙热的元凶拉沙病毒是沙粒病毒科家族中的一个成员,电镜下看起来呈圆形或卵圆形颗粒,直径50~300nm。该病毒平时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生活,比如非洲的多乳鼠就是当地拉沙病毒的自然储存动物,当这种鼠与人密切接触时,拉沙病毒会通过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尿液微粒感染人类;患上拉沙热的另一种方式是接触拉沙热病人或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因此,医务人员往往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每年的1~5月份是拉沙热容易暴发的季节。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不适症状有一段潜伏期,平均6~21天。该病起病缓慢,在疾病初期,感染者会有一些全身不适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及胸腹部疼痛等,患者眼结膜可有充血,面色出现潮红现象。约70%的感染者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约5%的感染者症状比较严重而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未经治疗者病死率为15%~20%左右。在西部非洲,每年大约25万人感染拉沙热病毒,约5000人死亡。如果正在怀孕的妇女不幸感染此病,流产率和病死率将大幅度增加。

    由于拉沙热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对于去过非洲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咽痛、肌肉疼痛和白细胞减少等病变,应考虑到拉沙热的可能性,并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预防拉沙热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控制传染源,包括灭鼠和环境整治,降低鼠密度。拉沙热病人要严格单间隔离,医务人员必须在严密防护后再接触患者,离开病房时全面消毒。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防鼠,不探视患者,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开展健康教育,讲究个人卫生,减少人与多乳鼠的接触。三是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

    我国尚无拉沙热病例报告,国内的鼠类亦未检测到携带的拉沙热病毒,因此,暴发拉沙热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疫情离我们并不遥远,随着我国与非洲,尤其是西非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推进,输入性病例随时可能发生,并将疫情传到国内。因此,加强出入境检疫,把好国门要道,避免疫情输入非常重要,也刻不容缓;同时,旅非归来的国民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就医,保护家人,也保护自己。(张芸)

【纠错】 [责任编辑: 黄烁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674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