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徐向前运动歼敌:六万解放军歼灭阎锡山十万兵

2016年04月08日 07:55:17 来源: 人民网

  决战前夜

  一九四八年六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蒋介石的五大战略集团,被我人民解放军分割在华北、中原、华东、西北、东北战场上,打得焦头烂额。等待他们的,是彻底覆灭的命运。

  晋冀鲁豫部队攻克临汾,杀出了威风,山西境内的敌人,处境愈加不妙。我下一步的作战目标,是北上晋中,野战歼敌,为攻克太原铺平道路。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央领导机关,抵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中央决定,由刘少奇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兼华北军区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第三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徐向前、滕代远、肖克为副司令员。辖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部队组成的华北野战军第一、二、三兵团。原晋冀鲁豫军区撤销,我部组成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陈、胡系一九四八年八月到职)。不久,又成立太原军区,由罗贵波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我们指挥的兵力,包括八纵、十三纵、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北岳军区所属部队,共四十六个团,六万余人。

  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张祖谅。辖二十二旅(旅长胡正平),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二十四旅(旅长邓仕俊,政治委员王观潮),共九个团。

  第十三纵队: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司令员鲁瑞林,参谋长白天,政治部主任郭林祥。辖三十七旅(旅长王诚汉,政治委员张春森),三十八旅(旅长安中原,政治委员杨绍曾),三十九旅(旅长钟发生),共九个团。

  太岳部队(后改编为十五纵):司令员刘忠,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司令员方升普,参谋长熊奎,政治部主任高德西。辖四十三旅(旅长刘聚奎,后为林彬,政治委员梁文英),四十四旅(旅长涂则生,政治委员李培信,后为牛明智),四十五旅(旅长蒲大义,政治委员车敏樵),共九个团。

  晋绥军区:十七个团。

  北岳军区:六个团。

  军区直属炮兵一旅:两个团。

  阎锡山的兵力,除大同驻守一个师外,尚有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十四个师)、三个总队、二十二个保安团、二十一个警备大队,共十三万之众,盘踞省府太原及晋中平川地区。敌人处于我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中,形同孤岛,战略上居劣势地位,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另一方面,阎军兵力比我军多一倍以上,武器装备好,机动能力强,有现代化的城防工事作依托,在战役战斗中尚能形成优势于我的地位,也是事实。

  这也就是说,敌我双方,各具相对的优劣条件,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不经过一场大规模的决战,不大量消灭阎锡山的有生力量,便无法形成我军的绝对优势地位,完成解放全山西的任务。

  阎锡山要抵抗我军的战略反攻,保巢图存,首先得解决军粮问题。十三万军队,以每人每天平均斤半粮食计,每月即需耗粮五百八十五万斤。如果加上城市居民的口粮,那又何止千万斤、万万斤!如此庞大的粮食需求量,对阎锡山的战略防御计划来说,无异是最头疼的地方。

  晋中平原,沃野千里,历来是山西的粮仓,阎军的供应基地。阎锡山深知,假如晋中一失,粮秣无继,十多万军队势必陷入不战自乱的窘境。时近麦熟季节,晋中平川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保粮、抢粮、屯粮,“保卫晋中”,便成为阎锡山实行战略防御的关键所在。敌以三十三军置于祁县、太谷地区,三十四军及四十师置于平遥、介休、灵石地区,四十三军及亲训师置于汾阳、孝义地区,六十一军置于文水地区;同时,组成“闪击兵团”,专门担任阻我北上、机动作战的任务,并配合各县保安团及警备大队,坚工固防,四出抓丁抢粮。一时之间,阎锡山投入晋中平原的兵力,即占其总兵力的五分之四。他还提出“一跑万有,一跑万胜”的口号,要用“运动战”来对付我军的运动战。这位“土皇帝”的如意算盘是:抢粮、屯粮于手,巩固晋中,死保太原,熬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在中国登陆,便可趁机反攻,卷土重来,“以城复省,以省复国”,重温独霸山西的旧梦。

  因此,我军在临汾战役之后,能否迅速北上晋中,歼敌保粮,彻底粉碎敌人的抢粮守城计划,就成了关系全山西解放进程的一着要棋。当时,我解放区各战略区刚刚转入反攻,华北方面要求我们协助打傅作义,西北方面要求我们协助打胡宗南,党中央和毛主席均未批准。明确指示我兵团的任务是:固定在晋中打阎,直至攻克太原为止。这一决定,既着眼于全局的战略需要,又符合山西战场的实际,是完全正确的。

  北上晋中作战,我们面临三个困难。第一,敌人兵力多,装备好,工事坚固,机动力强,占优势地位。第二,我军经过两个多月临汾攻坚战的消耗,相当疲劳。同时,部队新,干部缺额大,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也是明显的弱点。第三,平原地区,烧柴极缺。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北上晋中作战,如出动部队、民工十万人,每日做饭烧水,至少需耗柴三十万斤。平原不同于山地,老百姓烧柴困难得很,哪来如此多的柴禾供应我们!

  党中央和华北局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只要求我兵团首先歼敌一至两个师。我考虑再三,提出超额两三倍的歼敌计划,提交兵团作战会议讨论。这是因为:第一,晋中战役的目的,是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应尽可能利用野战的机会,诱敌决战,消灭敌之有生力量。歼敌愈多,解放太原便愈加顺利。第二,敌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晋中平原抢粮运粮,正给我们可乘之隙。我以六万之师北上,运动作战,分两次吃掉敌人四至六个师,完全有可能。部队虽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但士气旺,能吃苦,听指挥,守纪律。关键在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第三,山区群众经过土改,支前积极性甚高。地方党组织一、二十万民工支前,运送粮食、弹药、烧柴,问题不大。晋中群众对阎军恨之入骨,亦容易发动起来,保卫麦收,配合我军作战。我说:我们打野战,好比吃肉;攻城,好比啃骨头。现在敌人为了抢粮,四面出动,肥肉送上门来,我们不妨狠咬几口,吃他几个师,免得将来费时费力去攻坚城池,啃硬骨头。这笔帐要算一算,有便宜就得赚哪。当然,那时部队没有打过大规模的运动战,又确实疲劳,有的同志顾虑吃不掉敌人反被敌人吃掉,力主打敌一至两个师,也不奇怪。战前有争议,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可以帮助指挥员更缜密地去分析判断情况,权衡利弊,定下决心。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未能取得一致认识。我说:战机紧迫,就按歼敌四至六个师的目标,进行战役部署,错了由我负责。

  我军的战役部署是: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北上晋中,割裂阎军防御体系,斩断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清剿地方杂匪,确保晋中麦收。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在野战中求得灭敌主力一部,以达削弱阎军实力,缩小敌占区,为攻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整个战役的重心,要求放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上,力争给敌以致命性的打击。各部队据此深入动员,积极进行思想上、战术上、物质上的准备。烧柴问题,由地方党动员和组织太行、太岳、吕梁山区的群众,筹集运输,以保证作战部队的需要。

  六月九日,兵团发布了晋中战役的命令:

  以晋绥二、六分区部队归彭绍辉、罗贵波指挥,本月十三日进至太原以北,切断忻县至太原间铁路,并向太原逼近,保卫忻县至太原铁路两侧地段之麦收;

  以吕梁集团,本月十九日进至文水、交城地区,切断太原至汾阳交通,拔除该地区外围的必要据点,压缩敌于少数孤立据点之内,以确实控制文水、交城、汾阳、孝义及清源之平川地区,保卫麦收;

  以太岳集团,本月十三日逼近介休、灵石地区,寻机拔除该地区外围若干据点,相机攻取灵石,并切断平遥至灵石间铁路;

  以晋中集团(太行二分区和北岳二分区部队组成),由肖文玖指挥,本月十九日逼近榆次至太原、榆次至太谷间的交通线,破坏铁路、公路及桥梁,保证太原之敌不能向祁县、太谷增援,并派零散小部队插入徐沟、榆次、太谷三角地区,保卫麦收;

  以第十三纵队,本月十九日拔除子洪地区敌据点,而后攻歼东观之敌,切断太谷至祁县铁路,主力集结于太谷以南东观地区,机动待战;

  以第八纵队,本月十九日拔除平遥以东以南外围据点,另以一部切断祁县至平遥间铁路,主力集结于平遥以东地区,机动待战。

  战役发起的时间,预定为六月二十日。

  据此,各部队开始行动。我带梁军、任白戈、廖加民、刘凯、杨弘等指挥所的同志,暂去长治。同时,派周士第同志去西柏坡,将上述战役计划和行动部署,向党中央和华北局作了汇报。毛主席指示的大意是:(一)“保卫麦收”这个口号很好,可以动员广大人民参加。晋中人民要收麦子,阎锡山要抢麦子,这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二)战役的重心,要放在消灭敌人方面。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更有效地保卫麦收。(三)敌人要抢粮,就得出动,便于你们在运动中消灭之。阎锡山还有十四座县城,只要打掉它一两个,敌人就慌了, 下面的文章就好做。这些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晋中战役的指导思想,对统一兵团领导的认识,放开手脚北上作战,有重要意义。

  初战告捷

  我军兵出晋中,与数量和装备均优势于己的敌军作战,必须以奇制胜。因而,在战役部署上,才将吕梁、太岳部队放在西、南面,令其首先出动,迷惑和吸引敌人西向;而以主力八纵、十三纵,隐蔽开至太谷、祁县、介休、平遥南侧山区,乘虚突进汾河以东的乎川地区,创造战场,机动歼敌。

  把守晋中南大门的敌军,乃是阎锡山的精锐“闪击兵团”。该兵团由敌第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各一部及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组成,共十三个团,归三十四军军长高卓之指挥。六月十一日,我吕梁部队一部过早暴露,出现在汾河以西的汾阳,孝义间高阳镇地区;太岳部队沿同蒲路北进,十三日攻占灵石。阎锡山闻讯后,急令“闪击兵团”分路从平遥、介休、汾阳、孝义出动,以所谓“藏伏优势”和“三个老虎爪子”的战术,扑向高阳镇,企图聚歼我吕梁部队。吕梁部队英勇拒敌,打得相当艰苦。利义村一战,向敌第三十四军一部反突击,因战斗队形及火力未组织好,吃了亏,伤亡约七八百人。

  西边战斗打响后,我即率兵团指挥所提前离开长治,火速向子洪口一带进发。子洪是从东山进入晋中平原的门户,距祁县仅十五公里,我十三纵准备从这里突破,直下祁县。

  鉴于敌“闪击兵团”已扑向高阳镇地区,平遥、介休,祁县一带兵力空虚,我们决定,主力提前一天于十八日出动,直下平川,诱敌回援,争取在乎、介地区首先歼敌第三十四军。要求部队特别注意集中兵力,形成拳头,保持战斗中的优势地位,隐蔽动作,突然袭击,讲究战术,各个击破,加强通讯联络,密切协同配合;组织游击兵团,担任破坏交通运输、打击分散孤立之敌、发动群众配合主力作战等任务。总之,要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有把握、有准备的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务求初战能取得几个中、小歼灭战的胜利,以奠定进一步打大歼灭战的基础。

  六月十八日,晋中战役开始。我八纵、十三纵相继发起攻击,拦腰侧击介休至祁县间的山口各据点,连克菩萨村、元台沟、东西泉,岳壁、北汪、乙金庄、原家庄、段村、洪山等地,绕过敌子洪要塞,直下平、祁地区,迫近同蒲铁路,切断敌军北逃的退路。在此同时,我吕梁部队在神堂头地区发起反击,以两个团的兵力歼敌第七十师大部,毙敌师长侯福俊,乘胜北进,继续牵制敌军。其余北面的部队均按计划向忻县至太原,榆次至太原间破袭,攻敌据点,断敌交通,迷惑和牵制敌人。

  我主力突然从祁、平间突入晋中腹地,打乱了敌人的部署。阎锡山急令“闪击兵团”回援,并着榆次、太谷所部南进,与回援祁、平的属下靠拢。我决心乘敌运动,围歼“闪击兵团”主力第三十四军于平遥、介休地区。当即令吕梁部队一部进行追击,八纵及太岳部队进至平、介东侧堵截,十三纵进至祁县以南、洪善以东地区阻击南来之敌。我率兵团指挥所随八纵行动。

  我军张网以待,敌人也鬼得很。回窜的敌三十四军,竟从汾阳以东渡河,直插平遥县城。敌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则返回介休。这样,我拟歼敌第三十四军于平遥、介休间的计划,遂落了空。那天正下大雨,部队冒雨埋伏在野外阵地上,熬到天明,没能打上敌人,叫人真是失望。

  我发现敌有北窜企图,当即火速调动兵力北移,进行拦截,连续打了两个胜仗。

  首战张兰镇。二十一日,敌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由介休向平遥开进。至张兰镇地区,被八纵及太岳部队包围,激战三小时,敌大部就歼,突围一部至张兰镇内,亦被歼灭。这一仗,共歼敌七千余人,缴获山炮二十四门,重追击炮十二门,阎敌的一只“老虎爪子”被完全斩断。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乃阎敌苦心经营起来的“铁军”和“精神支柱”,由日本军官担任顾问,教官,全新装备,相当反动。突然被我全歼,阎锡山的痛心程度,可想而知。

  再战北营。二十三日,敌十九军军部及四十师由平遥北上,行至洪善地区,遭我预伏在那里的十三纵包围,经彻夜激战,歼敌大部。尔后将余敌压缩在北营村的角落里,集中炮火猛烈轰击两小时,发起总攻,迅即解决战斗。这一仗,又歼敌一个军部、一个师部,两个团,共三千余人,俘敌十九军参谋长李又唐。

  阎敌遭此重创,实不甘心。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极力给阎锡山打气,。要他死保晋中,与我“大胆决战”。阎锡山遂派其第七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出马,来南线指挥作战。二十五日,赵令高卓之率三十四军两个师,由平遥北上;沈瑞率三十三军两个师,由祁县南下,日本军官晋树德率第十总队,由榆次开抵东观,企图在祁县、平遥以东地区,与我决战。我决心诱敌深入至洪善以东十余里的阎漫、郝温、桑城、府底一带,相机歼敌,重点消灭敌第三十四军。具体部署是:以十三纵位于中梁监视东观之敌;太岳部队插洪善、平遥间,监视平遥之敌,八纵一部插洪善、祁县间堵溃打援,主力则从平遥东山北依涧正面出击;吕梁部队位于汾河东岸控制长寿及徐家桥,背水出击,协同八纵主力割歼敌人;肖文玖所部(简称“肖集团”)在榆次以南地区积极活动,配合作战。

  敌人的两个军,从二十六日起,向祁县、洪善一线猛攻,其三十三军并尽力向南,与三十四军靠拢。我吕梁部队渡过汾河后,担负切断两军并拢的任务,以便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三十四军。但二十七、二十八日遭敌三十三军三个团及三十四军一部攻击,即自动撤出阵地,退往河西。这一行动,打乱了我们的部署。同时,八纵动作迟缓,未及时出击,致使敌两个军靠到一起,筑起工事与我对峙。我企图诱歼敌三十四军的计划,又未实现,只好另想办法,寻机歼敌。,

  至此,晋中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我军先后共歼敌一万七千余人,自身伤亡四千余人。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杨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8874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