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什么是真正的信息化战争——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冷思考

2017年01月12日 13:48:15 来源: 解放军报

    内容提要

    ●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是美军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转变的起步,那么2003年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军实现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的标志,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北约国家再次上演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对单平台机械化战争的跨代优势。

    ●美军正在形成“导弹武器打击体系+电磁武器打击体系+信息武器打击体系”“三位一体”的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力量格局,并在全球谋求更大的战争形态跨代优势。

    如何运用信息系统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顺利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双重跨越任务,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我们划分战争形态的标准是什么?

    战争形态是由主战武器、军队编制、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等战争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形式和状态。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在特定组织结构下形成作战能力的作用机理,其外在表现一般是军队战斗力基本要素获取和发展战斗力的形态样式。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将人、武器装备、军队编制等要素以一种新的形态样式组合,以推动战斗力升级,是战争形态演变发展的内在本质,是决定战争形态的关键特征要素。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可见,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影响着战斗力构成要素的变化,最终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推动战争形态演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动力。因此,战争形态演变是战斗力生成模式和科学技术水平双牵引双驱动,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全局、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发展过程。

    目前,我们正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有了信息系统即是信息化战争,将信息系统的出现作为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标志。笔者认为,应聚焦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时把握信息系统发展规律,对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中战斗力生成模式和信息系统装备形态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和划代,在此基础上将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细分为单平台机械化战争、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和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

    单平台机械化战争,是指在物理域(牛顿力学物理空间)展开的,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主要手段,以电子设备为辅助手段,通过最大发挥己方各作战平台的机动力和火力来获得相对优势的战争形态。战斗力生成是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基本形态的加和模式,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雏形)依附于装备平台,服务于单平台完成任务的能力,服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客观规律。

    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是指在物理域和电磁域谋求“看得远、反应快、打得准”,以精确打击(导弹武器打击体系)为主、电磁域控制(电子对抗)为辅,通过降低、剥夺敌方信息系统能力,来压制敌方机动力和火力的发挥,实现“降维降代”攻击(将敌方降低至单平台机械化战争)的战争形态。这种形态下,电磁域主要表现为支撑作用,服务于导弹在物理域的跟踪与打击。此时,信息系统引起作战方式改变(只是量变),战争形态的本质内涵还是机械化战争,达到机械化战争最高形态,仍服从机械化战争的客观规律。战斗力生成是以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导弹武器打击链和电磁域控制为基本形态的倍增模式。此类信息系统称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是指在物理域、电磁域和信息域谋求“看得远、反应快、打得准”,以信息武器打击体系、电磁武器打击体系以及导弹武器打击体系形成的三位一体作战,从而谋求全域优势的战争形态。此阶段的信息系统,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中的电子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中的信息系统有根本不同,将引起作战方式变革(质变),战争形态转变为信息化战争,服从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规律。战斗力生成是以导弹武器、电磁武器和信息武器三位一体打击体系为基本形态的指增模式。此类信息系统称为战斗力生成的指增器。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44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