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军而转型,什么时候都不晚
“18岁那一年,他选择了做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48岁那一年,他选择了做一名空军无人机飞行员”……空军某实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个人选择与改革同行、与强军同步。他心系新质战斗力生成,不畏年龄挑战主动换羽、极力转型的事迹,为身处改革浪潮的官兵们树起时代典范。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次体系的重塑,也是一次结构的重组,必然会涉及个人岗位的调整变化问题。每名官兵是勇毅地接受“换羽”之痛,在新体制下主动“归零”、从头做起,还是惧怕自我革命和否定自己,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效能的提升。可以说,直面转型重塑,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有不论年龄大小、岗位差异,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新岗位需求,才能扛起这份历史的责任。
挥别昨日,决不像挥挥衣袖那么潇洒;超越自我,有时比超越对手更加困难。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兵面临转型重塑的考验,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展翅高飞,除了清除旧基、改换新羽,还应当有善于挑战长空的睿智大脑和敢于搏击风雨的钢铁身躯。如果不能主动来一场思想革命,就无法冲破传统思维定式的禁锢;如果下不了决心实现能力素质的淬火重塑,就无法适应新岗位的使命重担。
革命军人的价值,不在于年龄大小、职位高低,而在于对战斗力贡献有多大、对胜利的追求有多少。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导弹驱逐舰舰长陈刚,入伍20多年,历经数次交流和转隶,先后17次换岗,岗岗过硬;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战机的部队,他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并驾驶战机刷新中国空军远海训练新纪录;空军航空兵某部由于改革调整和改装转型,领导职数压缩,7名领导干部主动到一线岗位改任飞行员,成为官兵身边的榜样……正是这些改革闯将的成功转型,为推进改革强军进程、建设新型作战力量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脖子以下”改革正全面展开,要实现一支军队的快速成长、加速进步,特别是跨越式发展,就不能没有换羽之苦、拔节之痛、升级之艰。勇于承受这些“痛”,才能让转型转得更好更快一些。每名官兵只有主动跳出个人小圈子,站在改革的大棋局上,加快转型重塑、能力重生,才能尽快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
雄鹰换羽而重生,军人自新而战胜。改革强军征程上,将会出现更多的装备更新换代、训练模式转换、个人角色转变。每名官兵只有以开拓的姿态、无畏的勇气、创业的激情,聚焦使命任务,突破能力瓶颈,克服转型阵痛,才能趟出一条新路子、闯出一片新天地。(张连国 作者单位:69240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