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没伤“敌人”一兵一卒竟获胜,原来都靠它!

2017年10月09日 07:58:55 来源: 解放军报

在烟幕掩护下,某合成营步战车快速冲击。纵观大江南北的陆战演兵场,仿佛在一夜之间,合成营来了。韩玄 摄

    原标题:最小“中军帐”折射指挥之变

    自从当上合成营营长,陈西博感觉大脑时时刻刻在“燃烧”。

    不久前,在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场实兵演练中,从作战筹划、定下决心到战斗展开、诸兵种协同,这些运筹与指挥,均由该旅某合成营营长陈西博带领营部参谋独立完成。

    眺望沙场,越来越多和陈西博一样的合成营营长正夜以继日疾行在转型路上。

    新体制下,我军作战指挥模式在末端发生着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指令从合成营部这个最小“中军帐”发出,改变着传统的自上而下、依次展开的指挥样式,描画出信息主导、体系支撑、整体联动的战场新景。

    从临时机构到作战单元,合成营应运而生——

    “营长的战争”呼唤指挥更加快捷高效

    从阵地攻守到空中“猎鹰”,再到无形的电磁战场,某合成营营长赵清尘觉得自己的“拳头”伸得越来越长。

    前不久,在一场阵地进攻演练中,赵营长通过对空通信设备,直接向空中直升机下达作战命令。配属合成营战斗的两架直升机一举撕开“敌”前沿突破口。

    “一线营级指挥员直接指挥直升机实施打击的行动,这在以往不敢想象。”赵清尘口中的不敢想象,如今已在演兵场上变成现实。

    “上有旅团下有连,营在中间好清闲。”该旅旅长郭庆新回忆说,过去多兵种合成演练,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上传下达,指挥作用不明显。

    进入信息化战争年代,战场更加立体透明,庞大的后方指挥中心不可能“包打天下”,只有赋予战术指挥员更大的行动自由,才能在瞬息万变、激烈对抗的战场上把握先机。

    随着我军改革潮起,“陈西博们”有幸坐镇新体制下的最小“中军帐”,这一变化看似不大,却是我军历史上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郭旅长告诉记者:如今,营指挥员在作战中担负着多兵种分队的配置、编组任务,从战场态势侦察到定下战斗决心、再到各类勤务保障,指挥运筹完全由合成营独立完成。

    “能够亲历改革,是我们这一代营指挥员的幸运。”赵清尘坦言,从“接受指令型”到“指挥作战型”,合成营模块化编组和独立指挥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战场感知、兵种协同等能力,使合成营自主筹划、自主指挥、自主协同、自主保障成为了常态。

资料图。

    从“接受指令型”到“指挥作战型”,合成营参谋精彩亮相——

    我军基本作战单元有了专业参谋队伍

    这是合成营参谋王鑫伟的首次亮相!

    前不久的一场演练中,王鑫伟针对战场态势不断提出建议、制定方案、发出指令,调遣多个不同兵种分队配合参加进攻战斗。

    “一个合成营参谋竟熟知防化、工兵、陆航等数十种专业知识!”看到王鑫伟的出色表现,该旅政委张学民激动地说,合成营兵种多、装备繁杂、作战样式更新、任务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营参谋不仅要熟练掌握参谋新老“六会”技能,还要专业广、善谋断、能应变。

    新的指挥体制催生新型人才矩阵。随着合成营的落地生根,合成营参谋精彩亮相,既分工明确又全面多能,使营一级真正实现了从“接受指令型”到“指挥作战型”的转变。

    赵清尘对此感触颇深:两年前的一次演练中,上级虽然给他配属了多个兵种,可由于营指挥所参谋人员是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许多人对敌情、我情、地形和战场环境等“语焉不详”,导致指挥不当,吃了败仗。

    如今,一支支专业化合成营参谋队伍悄然崛起,运用一体化平台筹划指挥作战更加高效,调控新型作战力量更加精准,使我军作战指挥体系有序衔接、更加高效。

    作战理念不断发展升级,战法训法发生深层变化——

    最小“中军帐”搅活信息化作战一池春水

    没伤“敌人”一兵一卒,竟然就打赢了战斗!

    前不久,该旅合成营在一场对抗演练中的表现惊得很多人合不拢嘴:“敌人”正在勇猛冲击,导演部却判定,“敌人”已经输了。

    咋回事?还没真正交上火,更没伤“敌人”一兵一卒,这仗咋就赢了?原来,合成营利用先进装备,巧妙干扰掌握了对手的指挥通信系统,伪装成“敌”指挥员调动了部队。

    如今,直升机立体投送兵力,电子力量全程攻防,特战分队渗透破袭……合成营作战样式、作战理念不断发展升级,战法训法发生了深层变化。我军的最小“中军帐”,搅活了信息化作战的一池春水。

    为了彻底“换脑”,该旅在合成营建设中跳出惯性思维的窠臼,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对职能定位、岗位设置、指挥流程、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因地、因时、因“敌”编配力量;建立健全合成营建设的法规措施,从制度上规范合成营建设的内容、方法、标准、程序、保障等,确保有章可循,真正让各作战单元和要素发挥出体系效能。

    “头脑”之变,不断优化着官兵的作战理念。连日来,记者在该旅考核场上看到可喜变化:过去,考核标准主要以消耗几个人,击毁几辆坦克、地堡为准绳;如今,仗刚开打就是闪电战、点穴战、电磁战,专拣对手系统的薄弱环节、漏洞打,让对手体系崩溃,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军改革带来的指挥之变,让身处其中的陈西博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信息感知、处理、分发能力更强,火力高低衔接更紧密、更连贯、更高效灵活……”(解廷贵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康子湛)

    紧握指挥体制改革这把“胜战之钥”

    ■张西成

    西方学界对一战及二战期间100多个著名战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指挥系统对战局胜负的作用,相当于参战部队战斗力总和的40%。

    正因为组织指挥如此重要和关键,历史上那些高明的决策者无不把改革的矛头指向指挥体制。拿破仑时代,工业革命的持续发生,使兵力兵器的大范围机动作战成为常态,但司令官仍站在高坡上,靠一根鞭子一把剑指挥全军的方式,大大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于是,拿破仑创立了书记官、传令官的指挥体制。这个做法虽然原始,但在那个时代已属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当今时代,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风起云涌,面对战争形态及作战样式的深刻变化,习主席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再一次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从而使运行了几十年的总部制成为历史,15个军委机关部门全新登场;喊了多少年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忽如一夜春风来”,5大战区一下子展现在世人面前。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创建,无疑为走向成功打开了一扇沉重的门。如果此门不通,一切都是空谈。然而,要真正发掘里面的精髓、窥探里面的精彩,进而开拓出一条联合制胜的阳光大道,就片刻不能躺在门口睡大觉,必须把下篇文章做足做实。

    历史上著名的“英格尔斯效应”提醒我们,一个国家或行业即使有先进的体制机制,但如果缺乏赋予其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体制机制的人自身还没有从观念、思想和行为上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仍可能出现“传统人”扭曲现代体制机制的现象。显然,对于我军已经搭起的新的“中军帐”,支撑它的只能是具有联合作战意识的全新的现代人。

    “我们要求有大的作用的战争指导者”,这是毛泽东对我们的教诲。若是一个指挥员“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战争发展的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步,这时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从当前情况看,抱着一技之长、一孔之见、一己之利者仍不少,与联合作战指挥的要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体制效能发挥。

    千军万马看指挥。经过改革洗礼的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此时此刻都应扪心自问:党和人民赋予了指挥打仗的重任,一旦战斗今夜打响,自己能不能指挥、靠什么指挥、怎样指挥?清醒地回答好这一问题,才能倍感压力、倍增动力,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纠错】 [责任编辑: 林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1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