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锐读丨八旗兵何以由盛转衰

2018年01月24日 09:58:36 来源: 解放军报

     1644年由东北入关的满清八旗,其中满洲兵不过6万人,却在两年内如狂飙般横扫华夏直打到广州。总数超过200万人的李自成大顺军、张献忠大西军和南明军各部,都相继被其击溃和收降。清朝之兴在政治上是利用了天下大乱,在军事上又靠八旗之强悍。

    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各旗集军事、政治、生产三位于一体,将女真部落(后改称满洲)的男女老少全部编组起来,相当于一个大家庭。旗内青壮男丁为“披甲人”负责打仗,女人管家务,全民由旗内供养,所需物资主要靠缴获。八旗兵将征战当成谋生致富手段,家人和伤残者又能得到照顾供养,冲杀时就无后顾之忧。满洲勇士在从小放牧和渔猎中就练出骑射技能,从军后弓马娴熟,单兵素质在入关前甚至就高于明军中最强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加上又学习掌握了“红夷大炮”等技艺,连蒙古各部落都被其慑服而甘为驱使。

    在奴隶制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强悍八旗组织,正好又遇到明朝崩溃时的难得历史机遇,便能以小吃大,一统江山。入关时八旗人口不过60万,关内人口却近1亿,征服者倒落入了被征服者的汪洋大海中。清廷担心本族被同化,让各旗集中驻扎,一半在北京,一半镇守在各大城市,并禁止同蒙古族以外的各族通婚。由于和平时期不能再掠物捉奴,清廷便用国家税收将八旗的生活全包下来。

    原来能刺激征战的包养制度,到和平时期很快成了腐蚀八旗的温柔杀手。按规定旗人都吃皇粮,除当兵外不许经营他业,“披甲人”父老子继,家属也有一份人称“铁杆庄稼”的供养银。不少八旗子弟出娘胎就有官衔或兵籍,满头白发时仍照拿全饷不离营,这样不出两三代,各旗几乎都成了老少参差不齐的养老扶幼机构。满族作家老舍曾对自己亲历的旗内生活有入木三分的描写:“旗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汉人所供给的米,与花汉人供献的银子而外,整天整月的都消磨在生活的艺术中。”寄生制度导致旗兵不愿操练,家属更无所事事,他们终日提鸟笼遛弯,斗蟋蟀、唱京戏、泡茶馆。这支世袭军队在清朝后期已成了最腐朽无用的群体,“八旗子弟”成了纨绔的代称,“旗人”等同于闲人。

    从康熙、雍正、乾隆直至嘉庆的几代清帝,都忧心忡忡地告诫八旗要保持“骑射本色”,却不敢改动“祖宗成法”,因而制度性腐朽靠说教无法纠正,且愈演愈烈。清廷把最好的武器发给八旗,旗兵却不肯操练,校阅时雇人应替。由于人口激增,清廷让大批汉人、蒙人出旗,至清末旗内仍需供养250万人,其中有军籍者22万,耗费政府税收近1/3。时人感叹每年“养此数十万无用之兵,耗此数千万有用之饷”,旗人费成了压垮清朝财政的重要祸根。

    清朝优养八旗是为保卫朝廷,结果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时,旗兵多躲在营中,少数人上阵即溃。1911年革命党人温生才在光天化日之下单身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冲到轿前连开四枪,旁边护卫的数十名八旗亲兵闻枪响竟四散逃窜,让其从容行刺成功。1912年初革命党和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由八旗心腹子弟组成的禁卫军想到的却是保住自身薪饷。当民国以“优待条件”让这些人照旧当差领饷后,他们中就无一人出来保卫“祖宗江山”了。生活的腐化导致血性丧失和信念畸变,由此也可见一斑!

    八旗制度让清朝由盛转衰,从深层次讲是历史上王朝盛衰周期的表现。清室虽精于统治权术,视野却封闭狭窄,旗人上层只沉醉于祖上的战功而一直因循守旧。这一史实证明,军事体制应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僵化必然导致腐化。只空谈不忘尚武精神不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制度变革才会有实效。(徐焰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7974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