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时代双拥工作如何助力军民深度融合?

2018年02月24日 08:06:00 来源: 中国军网

    原标题:在国家战略与政治优势的交会坐标上——新时代双拥工作如何助力军民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春节前后,记者围绕这一宏大主题展开调研,愈发感到:双拥工作作为我党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在新时代军民融合过程中,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①从定位看站位:

    “全民”是个大优势

    走进武警上海总队第九支队作战指挥中心,值班席上电脑一字排开,崭新的超大屏幕可同时显示交通、天气、水文等信息,首长机关处置任务可据此及时作出各种决策命令。

    这是2017年5月新启用的作战指挥中心。支队领导介绍,改造过程中,浦东新区有关科技专家及时提出建议,改造经费节省5万余元,指挥中心功能却增加了8种。

    “这是军民融合吗?”也许有人要问。其实,与其在性质上纠缠“是与不是”,不如在效果上看“行与不行”。

    从行业拥军看,这无疑是科技拥军的新成果。从军民融合看,这又是经常发生在广大军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融合实践。

    “双拥工作当然不能与军民融合简单画等号,既不能理解‘窄’了,也不能理解‘低’了。”一位老双拥这样表示。

    行进在中国大地上,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崭新气象,我们对此有了更多新感悟:很多时候,双拥工作又是与军民融合实践水乳交融、彼此契合的。

    放眼全国,从南国椰岛到北部边陲,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许多地方科技拥军大河奔涌,行业拥军风生水起。

    什么是军民融合?双拥工作能做些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新时代的军民融合,有着三重定位的科学坐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战略和基本方略

    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从定位看站位,许多在双拥工作一线辛勤耕耘的人们表示,把握了这样三重定位,双拥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新时代双拥究竟该干些什么、怎么干,心中更有数了。

    ②从体系看体现:

    “参与”是个硬道理

    2017年7月,战略支援部队与地方9个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高端人才工程随之启动“按键”。地方9个签约单位地处全国不同地域,其中包括6所知名高校和3家军工企业。

    十九大报告提出,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事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此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中早已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六大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双拥工作可谓恰逢其时。

    高端军事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探索实践给人以启示:从体系看体现,“参与”是个硬道理。

    放眼更宏观的主体层面,军民深度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三大体系稳步构建,也是同样的道理:接地气、有根基的双拥工作大有可为。

    令人欣喜的是,以双拥工作为载体和纽带,军民融合以“水到渠成”之势迈开了鼓舞人心的大步子,广大军民直接从中受益。

    在浙江舟山,首批2500名基层部队官兵领到了市民卡。从今年1月起,可以持卡享受跟当地居民一样的城市生活服务。

    在中原,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全军副食品后勤保障动员中心等一大批融合发展项目落户运行,在建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已达30多个。

    “戎装市民”与“基地化保障”,不正是“军民一体化”的生动写照吗?

    ③从共享看共建:

    “创业”是个好思路

    一座外观近似海螺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外形如行云流水般动感流畅,晴空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秦皇岛人引以为傲的秦皇岛国际展览中心。2017年八一建军节前,再添一座新地标:军界·秦皇岛军事科学教育VR基地。

    置身其间,坐上“4D舰载机”,从航母上呼啸而起,去打击来犯之敌;不上太空,就可进入“天宫”赏月;不下海底,即可潜入“蛟龙”探海……这座VR基地由一批转业复退军人为主体创办运营。秦皇岛市双拥办领导介绍,它以“两弹一星+海陆空天电+军民融合+城市地标”为主题内容,构成一个大型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互动体验馆。

    宏观数据显示,2017年全军选择“复员”的干部总量达1900多人。民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下发通知,指导各地对符合安置条件退役士兵全面开展“订单”“定向”“定岗”教育培训。

    创业带动就业,是当今时代一个突出特点。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创业,作为双拥工作与军民融合的一个交叉融汇区, 注定大有文章可做。

    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既有传统行业又有新兴领域,既能深耕细作又能冒尖突破。

    军界·秦皇岛军事科学教育VR基地倍受关注、倍受青睐,给人以启示:新兴领域作为就业创业一个重要增长点,军民融合直接惠及广大军民,双拥工作理应积极主动跟进。

    引导转业复退军人积极投身军民融合实践,既在国防动员、人才培养等传统领域“深耕”,又在海洋、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细作”,可望实现一举三得:快速弥补社会人才缺口,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有效提升军民融合质量效益。

    ④从战略看方略:

    “创新”是个大举措

    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活动期间,中央代表团与自治区党委协商提出,军队后勤对新疆发展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两年多探索实践,这项惠及军地双方的双拥举措已经开花结果:军队援疆被装物资,每生产1亿元可直接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感慨地表示,军民融合+精准扶贫这一创新实践模式在新疆的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双拥工作功不可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放眼全国各地,这样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在双拥工作中有序展开,正在遍地开花。

    2017年5月16日,吉林省首家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全国首家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

    建设过程中,人防部门积极努力,各级双拥办大力协调,大产业“住”进人防工程,充分发挥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吉林省委主要领导称赞,把“闲置”的人防工程利用起来,满足了安全需要,更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从战略看方略,“创新”是个大举措,双拥工作与军民融合相结合的“破题”文章做不完。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就发展方式而言,国家战略包括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等;就发展目标而言,国家战略包括精准扶贫、健康中国、新型城镇化等;就区域发展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东北振兴等也都属于国家战略……积极投身国家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 新时代已经向我们发出庄严召唤:军民怎样深度融合?双拥如何精准跟进?(魏宏涛、董强)

【纠错】 [责任编辑: 杨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9815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