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带英烈“回家”,与26名无名烈士“认亲”

2018年04月03日 08:22:55 来源: 解放军报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创新拓展优抚工作新平台——

    优待帮扶,“结对认亲”抚慰烈属

    这是一份特殊的“红色遗产”交接仪式——3月29日,东部战区陆军某旅雷达侦察连指导员张健调动离任之际,将新任指导员张令昌带到烈士沈国良墓碑前,送给他一抔从战场带回来的、浸染着烈士鲜血的泥土,并殷殷叮嘱他要将与烈属“结对认亲”的好传统继承发扬下去,把烈属照顾好。

    “优待帮扶烈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军队更应该走在前列!”连队官兵开展与沈国良烈士父母“结对认亲”始于2011年。《烈士褒扬条例》等拥军优抚工作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出台后,该旅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拓展优抚工作新平台。旅党委主动找到地方民政部门,了解驻地烈士家庭状况,组织官兵走进烈士家庭“结对认亲”:每逢新兵入营、清明节、烈士牺牲纪念日等时机到烈士家中为烈士擦拭遗像、帮助烈士父母整理家务;在烈属遇到生活困难时及时上门提供帮助,替烈士为父母尽孝,做烈士父母的“兵儿子”,同时,旅里每年还拿出数万元专项经费慰问烈属。

    前不久,烈士沈国良的母亲突发胰腺炎住院,正在休假的下士尹黎阳打听到烈士母亲住院的地方离自己家不远,于是每天都主动前往照看。

    开展这项活动以来,这个旅已有7个连队的官兵与驻地13个烈士家庭“结对认亲”,还有许多官兵成为烈士家庭的“新成员”。

    1984年,烈士李洪平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两鬓斑白的老父亲这些年一直独居。为了让李爸爸拥有幸福晚年,与其“结对认亲”的运输连官兵立下一个规矩:每逢休假或外出时,都要抽点时间去陪伴老人,带上鲜肉和蔬菜,并烹制可口的家常菜,与老人吃一顿团圆饭。

    每当看到眼前这群忙里忙外的“兵儿子”,李爸爸心里总是涌动着暖流,逢人便夸奖这些有情有义的子弟兵:“亲儿子虽然在战场牺牲了,但现在又多了30多个‘兵儿子’!”

    这些年,烈属有困难时,总会看到子弟兵们忙碌的身影。去年底,一场大雪压倒了烈士卢荣华父母家房屋前的一棵树,影响老人出行,与他家“结对认亲”的官兵外出执行扫雪任务结束后,特意绕道前来帮忙清理积雪和残枝;一个月前,烈士戴振平家里拆迁,考虑到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官兵们利用节假日主动前来帮忙搬家……多年来,官兵们倾心竭力为烈属帮难解困,赢得烈属和乡亲们的一致称赞。

    “‘结对认亲’活动既温暖了烈属的心,也使每名官兵经受了精神洗礼!”活动中,该旅官兵不仅“走出去”,而且“请进来”。他们积极利用营区宣传橱窗展示英烈请战血书、战斗日记和照片等遗物,在旅政工网上开设“烈士纪念堂”,组织官兵在网上讨论交流;每当官兵们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回营后,他们还通过“士兵讲堂”“理论小分队”等形式,组织官兵谈体会、话感悟;邀请烈属担任“思想辅导员”,使更多官兵走近英雄亲人、聆听英雄故事,让英雄精神的火种深深植入官兵心田,从烈士英雄事迹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养分,带动更多人传承英雄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我儿子孙家荣牺牲前抢运了27名伤员,最终倒在了抢救战友的路上,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为他感到自豪……”在烈士孙家荣遗像前,已经83岁高龄的孙妈妈深情讲述儿子的战斗事迹时,虽然满眼湿润,但语气坚定有力。排长葛亮深深地被烈士的奉献精神所打动,向烈士深深鞠了三躬——那一刻,他理解了“战友”二字的深刻含义:“战友情超越生死,是军营大家庭最值得珍视和最宝贵的情谊!”

    学习烈士事迹,激发战斗热情。在烈士李洪平家里,下士何宽兵驻足于一份“攻如尖刀,守如泰山”的血书前,那是烈士临战前咬破手指写下的“遗书”。“军人就要有血性,在火热训练场和未来战场上实现人生价值!”血书上的字迹激发了何宽兵的血性豪情,他动情地说:“倘若真的上战场,我一定要做一名英雄!”(朱达、曾涛、童祖静)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官兵和退伍军人辗转千里为无名烈士核实身份——

    立碑存记,永远铭刻你的名字

    春雨敲打着寂静的山野,像是在呼唤沉睡的英灵。

    清明节前夕,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官兵和沙湾县相关部门领导、驻地各族群众以及退伍老兵代表一起,到附近的北阳山祭拜长眠在这里的6名烈士。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是一个崭新的墓碑。

    “秦大瑞、胡咸真、牛书君、粟新喜,你们4个人今天名墓相符,与当年战友的努力和部队官兵的付出分不开……”一旁的退伍老兵张秋良讲到。张秋良1977年从老家陕西山阳县入伍到原炮兵第十三师五十四团服役,1982年退伍后在部队驻地沙湾县生活。近年来,他有空就到当年部队埋葬牺牲战友的地方看看墓地有无被损坏。他口中的“当年战友”,指以原五十四团最后一任团长胡建亮为代表的数百名官兵。

    2016年,新疆军区某团与张秋良结成“精准扶贫”对子时,无意间得知北阳山上埋葬着张秋良老部队牺牲的战友、原五十四团的官兵,但其中4个坟茔无名无姓无碑。

    这4人姓甚名谁?团领导立即安排人与胡建亮进行详细沟通,提出为这4名战士立碑刻字的想法。但是,当时的连队近30年里几经转隶,连队官兵无一人在该团,很多人杳无音讯,如何核实烈士身份?

    “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协助你们寻访这4名牺牲军人的具体情况!”胡建亮迅疾组建名为“炮兵54团有我”的微信群,当天就互相拉进40余人。让他遗憾的是,大家都不了解牺牲战友情况。

    “要是查不清楚他们的姓名,我们就对不起当年他们为部队做的贡献。”为尽快为4名烈士立碑刻字,67岁的胡建亮毅然决定放弃筹划两年之久的西藏旅行计划,并怀揣卖掉家中小轿车的8万元钱,远赴当年兵员征集地寻找线索。

    看到老团长的举动,其他人甚为感动,也纷纷加入到联系当年战友的行动中。通过电话、网上留言等方式,微信群内人员由原来的40余人,逐步增加到近500人。

    “我们可以将自己单位的战友资料填写到电子表格内放在微信群里,以便引发其他人的回忆。”退伍老兵马国强提议道。

    在数百名退伍战友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终于找到了各单位负责人,锁定当时因公殉职的10多名战友。为了核对信息,胡建亮带领4名战友辗转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按老兵们提供的线索到当地民政、公安部门逐一查询。

    一段时间里,大家线上线下一并搜寻。谈起寻访烈士们的经过,胡建亮激情澎湃:“我们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交通费等开支也无处报销,但我们心甘情愿,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挚爱的战友。”

    当他带人走访陕西山阳籍烈士粟新喜所在村庄时,老百姓一致称粟新喜于1973年参军入伍,当年急于给山上部队送给养,由于大雪路滑不幸翻车,当场牺牲。

    2016年12月,胡建亮又陆续走访了山东、新疆等地,逐一核实烈士身份,并采集到他们家人的信息。

    胡建亮一行人来到战友秦大瑞位于四川简阳的老家时,秦父秦母早已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听他们提起儿子,又沉浸在失去爱子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思念中。多年来,秦父秦母辛苦操劳,旧墙陈瓦孤独炊烟,似乎就是父母对儿子经久不息的呼唤。

    胡建亮向他们详细了解核实秦大瑞信息后,轻声地安慰他们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您儿子为部队建设所作的贡献永远不会淡化。如果你们生活有困难,可以随时给我讲,也可以给部队和驻地民政部门讲。”

    胡建亮等人每到一户烈属家中,都详细询问烈属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与他们拉家常,叮嘱他们保重身体,同时也和当地政府、武装部协商,让他们多关心烈属,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

    经过几个月努力,他们最终确定4个无名烈士墓的主人分别为:秦大瑞、胡咸真、牛书君、粟新喜。

    2017年3月24日,沙湾县和该团决定,共同为早先已知名的2名烈士和这4名烈士立碑存记。从此,烈士墓碑上那6个名字,便永远铭刻在了烈士当年战友和部队官兵心中。(陆宁、韩强、郭丰宽)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83129842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