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观点|科学编组提高民兵战斗力

2018年05月03日 21:06:23 来源: 中国国防报

    原标题:科学编组提高民兵战斗力

    结构决定功能。民兵编组应牢固树立“向编组要战斗力”的思想,坚持“编为用、建为战”的原则,不断优化民兵组织的内部结构,积极适应民兵使命任务的新拓展,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新特点,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紧贴使命任务,突出“三个转变”。理清调整思路。确立民兵编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直接参战支前为主向支援保障作战转变,由应战为主向应急应战一体转变,使民兵工作与信息化战争特点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与社会管理创新相衔接。界定职能任务。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要求,采取“县建连、乡镇建排”的模式分级编建,构建编组相对独立、任务各有侧重、行动相互支援的民兵应急力量体系,平时主要担负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治安联防、专业救援等任务,战时则主要担负防卫作战、安全警戒、支援保障、巩固后方等任务。同时,将专业力量按照“战时有需求、地方有优势、建设有条件”的编组原则,结合辖区战场环境特点、应急应战任务需求和专业技术潜力资源,成建制编组优质兵员,成系统吸纳优势资源,成体系形成新质战力。确定编组规模。根据辖区军事需求、地域环境、产业布局及可能出现的非战争安全威胁,科学合理确定应急力量规模。在保持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压缩单纯遂行作战任务的力量规模,相对扩大“应急应战一体”力量,做到担负什么任务就编组什么分队,需要多少力量就确定多大规模。

    改革编组方法,提高技术兵力比例。突出编组重点。将应急类队伍作为编组重点,依托林业、城管、国土、防爆大队以及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在中心城区编组由抗洪抢险、反恐维稳、应急救援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综合性民兵应急连,并在工业园区编组民兵快速反应分队。调整编组对象。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主,以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为依托,以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分队各级指挥员为骨干,以各类高技术人员为支撑,以其他符合编组条件的基干民兵为补充,着力提高对口专业技术人员编兵比例,最大限度地把退役军人中的专业技术兵、地方专业对口人员和各类高技术人才编入民兵组织。优化功能结构。以“人员定位、专业对口、装备配套、一队多用”为标准,依托交通、卫计委行业系统对口编组装备维修分队和医疗救护分队,依托供电、水利、公路等单位编组工程抢修分队,依托移动、电信等单位联合编组通信保障分队,使所建分队与任务对接、与潜力一致、与专业相结合。

    调整组织布局,实现优势力量互补。突出城区和重点乡(镇)布局,将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作为屯兵点,把应急、专业类队伍部署到点,把县乡(镇)两级力量连成线,使城区力量能够辐射周边,乡(镇)力量能够互为补充,分队之间能够互相支援,辖区内整体力量能够相互衔接,做到既突出重点又整体协同。针对边远山区特点布局,根据乡(镇)距离中心城区远、突发性事件概率大、民兵分队单独遂行任务多的实际,在乡(镇)组建不同专业类别的民兵机动应急分队,并根据地域特点赋予其多种任务。根据职能任务布局,将支援部队作战的军兵种保障分队部署在部队可能机动的地域,将抢险救灾、装备维修等分队部署在任务区周边,将道路交通、勤务保障分队预置在重要通道沿线。同时,赋予乡(镇)民兵应急机动分队平时抢险救灾、维稳处突,战时守点护线、维护稳定等任务,使各类分队既适应平时又适应战时,既适应就地执行任务,又适应异地支援保障,既适应完成一般性任务,又适应在复杂条件下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邓新生 李章荣 李长荣)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864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