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十年•新华社军事记者的汶川记忆

2018年05月11日 19:41:25 来源: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5月14日,到达灾区的当天晚上,我便徒步进入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当时,通往北川县城的唯一公路有10多处被塌方和泥石流掩埋,我冒险深一脚浅一脚翻越塌方段,在湿滑的河谷中穿行,从滚落的巨石缝隙中通过,打着手电筒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摸黑进入到受灾最严重的核心区域。

    在抗震救灾最初的7天时间里,也是最紧急、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我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生命威胁,与官兵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5月16日,在营救被埋117个小时的幸存者季中山时,余震频发,营救现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我与营救官兵一起冲进倒塌的废墟中,直到幸存者被成功救出,始终没有离开现场。当天,现场见闻《被埋117个小时的幸存者季中山获救记》受到广泛好评。

    我在抗震救灾的一篇手记中写道:“如果我笔下的抗震救灾报道写的不够好,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离救灾现场还不够近”。那段日子里,我运用最多的报道形式是“特写”“见闻”,这也正是一名一线记者具有的最大优势,《北川之夜》《满城都是兵 满城搜寻声》等稿件都受到广泛好评。

    5月20日晚上,预报说唐家山堰塞湖有决堤危险,我多次接到新华社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领导小组打来的电话,要我抓紧时间撤离现场。

    这时,我没有撤离,留在了灾区一线,坚守着新华社记者的战位。直到北川县城“封城”,救援部队撤离北川时我才离开。在《北川,余震中坚守明天的希望》手记中,我写道:“我坚守北川,直到最后,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军人!”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

    张选杰在北川灾区察看灾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丁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70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