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中国女飞行员首聚军博:叙往事,献文物,传精神

2018年07月11日 16:32:57 来源: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7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新中国女飞行员群体文物捐赠座谈会。14名退役女飞行员相聚军博,带来55件珍贵实物和图片,共忆光荣岁月,再现难忘瞬间,传递精神力量。

    自1952年第一批女飞行员首飞蓝天,我国已招收了十一批女飞行员。这次到军博参加活动的是新中国第二批至第四批女飞行员,年龄最小的66岁,最大的已81岁。

    特级飞行员薛文淑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飞过6个机种,曾经创造过单引擎满载安全着陆的奇迹,是这次女飞行员群体文物征集活动中第一个向军博捐赠文物的。她将自己在航校学习飞行时使用过的航行包、教材、领航计算尺、计风仪、耳机式通话器等16件实物捐赠给军博。她说:“当时我们就是利用这些看起来非常简陋的器材,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能在军博这个大平台上展示女飞行员的历史,我很激动,我全力支持”。

    ↑率先向军博捐赠文物的第二批女飞行员薛文淑

    伍竹迪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她和战友们驾驶6架苏制“里-2”型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如今,她已85岁高龄,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这次捐赠活动,但身在天津的她特别寄来了自己珍藏了60多年的航空学校毕业证书和飞行编号这两件非常珍贵的实物。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伍竹迪

    ↑伍竹迪捐赠的毕业证书和飞行编号

    第三批女飞行员邢淑华将自己珍藏了51年的飞行帽捐献给军博。她介绍,这顶帽子曾伴随着自己整个飞行生涯。从在航校第一次上飞机开始,到后来的多次换装、转场搬家、调防,始终戴着并视之为自己飞行事业的见证。

    ↑第三批女飞行员与战机合影,排头女飞行员即邢淑华,后面依次为张玉梅、付凤兰、洪莲珍、岳喜翠、郑学英。

    ↑邢淑华依依不舍地捐赠了陪伴自己50多年的飞行帽

    苗晓红大姐今年已经81岁,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她回忆:“那时候,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让我去哪里执行任务我就去哪里。”

    ↑1982年北京西郊机场,苗晓红完成驾机送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任务后归来。背后的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英制三叉戟喷气客机。

    ↑女飞行员们地面苦练、空中精飞

    第四批女飞行员刘凤云,驾驶过三叉戟运输机,安全飞行近6000小时。她为军博带来了自己受邀参加中央军委、国防部建军50周年招待会的出席证和荣立二等功的喜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女飞行员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祝愿仍在蓝天飞翔的女飞行员们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1974年12月,哈尔滨王岗机场,第四批女飞行员九期乙班毕业照。

    ↑1976年,第四批女飞行员在湖北当阳机场,背后是她们驾驶的安-26飞机。

    ↑女飞行员结束一天的飞行训练后,个个主动留下来帮机务人员擦飞机。

    ↑参加活动的第三批女飞行员和军事博物馆领导合影

    ↑参加活动的第四批女飞行员和军事博物馆领导合影

    军事博物馆馆长李洪军、政治委员刘锐参加了文物捐赠座谈会并发言,要求军博要从强军兴军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反映我军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红色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展示好、利用好,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阎欣 图:韩郑、王钢、程定飞)

【纠错】 [责任编辑: 陈曦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512991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