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军人如何掌握国际话语权

2018年09月30日 07:45:34 来源: 新华社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这一结论,也深刻阐明了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

    国际话语权既指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指在世界上“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听到听清中国的声音,“不失语”是重要前提。

    近年来,中国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空军发布”多在一线机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宣示意志,新华社用多语种向海内外播发,核心信息多次被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转引转述,把握了国际话语权和舆论主动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在我军向“世界一流”迈进过程中,我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融通不断深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许多新挑战。牢牢把握军事活动的话语权、定义权和解释权,须坚持中国站位、全球视野,务求对外传递正确信号和对内传递坚定信心的有机统一,既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支持,又回应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为捍卫新时代空天安全提供有利有力的舆论支持。

    大事“不失语”才有国际话语权

    “空军发布”作为中国军事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影响力来自大事当前“不失语”。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当天18时,即向海内外发布信息《中国空军首巡东海防空识别区》,向全世界说明:中国空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进行空中巡逻,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国际航班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正常飞行活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中国军队有能力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有效管控,将根据不同空中威胁采取相应措施,保卫空防安全。此后,就国际舆论的相关关切,相继发布了7次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方面的信息,在国际舆论场上保持了“一语中的”态势,把握了国际话语权。

    2015年11月27日,中国空军轰-6K战机同日展翅西太平洋和东海防空识别区,任务结束15分钟后即向海内外发布行动信息,同时发声宣誓:空军官兵将在强军路上一往无前,拥护支持改革,推动战略转型,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类似有信息、有态度、有情感、有立场的“首音发布”还有:中国空军多型战机编队飞越宫古海峡、中国空军多型战机首次飞越对马海峡、中国空军轰炸机战巡黄岩岛、中国空军侦察机飞出新航线、中国空军歼-20战机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中国空军苏-35战机战巡南海、中国空军多型战机双向绕飞台岛巡航……这些先声夺人的“中国话语”,受到路透社、美联社等外媒转引转述。

    我军在国际空域、国际海域进行的各类演训活动,不管我们说不说,外方、外媒大都抢先说,国内媒体“援引外媒”还会广泛说。这就要求我们因势而动、把握主动,避免“中方不说外方说”“外方出题中方答”的被动局面,把军事活动的国际话语权、定义权和解释权抓在手中,决不能拱手相让。

    “不失语”要以“一语中的”为追求,力求得当、得体、得力。要把军事新闻发布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认识把握,服从政略、讲求策略,稳不懈怠、进不盲目,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科学把握“先声夺人”“后发制人”、“主动宣示”“顺势回应”、“设置议题”“引领话题”的关系,既努力占据“舆论主导”,又善于规避“舆论陷阱”。

    先声夺人既要在战略上常“讲”,更要在战术上多“做”,战略上积极有为,战术上稳扎稳打;要走一步看三步,防止一时主动带来后续被动,既把握主动,更夺取主导。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既遵守规矩也遵循规律,既提前计划也着眼变化,既讲求时效更讲究实效,使所作所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国际军事交流中传递“中国话语”

    强军兴军这几年,中国空军与世界各国空军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中俄、中巴、中泰等系列联演联训和国际军事比赛等系列军事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空军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传递中国话语,设置议题,引领话题,塑造展现我大国空军威武之师、和平之师、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英姿风采。

    顺势而为传递“中国话语”。2017年7月27日,中国空军在湖北召开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赛事新闻发布会,中国和伊朗、哈萨克斯坦、摩洛哥、俄罗斯、南非等国参赛队指挥官和各国媒体记者参加。有记者问,“有外媒报道中国空军轰-6K在西太平洋上飞行时,受到了跟踪伴飞,请问对此有何评论?”即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空军开展远海远洋训练3年来,应对和处置了各种干扰阻挠。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阻挠,空军还要一如既往,不管谁来跟着伴飞,还要常去多飞。”还向中外记者阐明:“中国空军开展远海远洋训练,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常需要。目的是通过实战化训练,锻炼和拓展海上实战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空天安全和发展利益。”

    因势而动传递“中国话语”。2017年7月至8月间,国际军事比赛“航空飞镖”赛事在中国吉林举办,中国空军专门设立了野战化新闻中心,并配有多语种翻译,把赛事资讯第一时间与媒体分享。俄罗斯空天军副司令兼空军司令和俄罗斯战略技术航空兵备战主任等俄军将领,都曾在这个新闻中心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介绍情况。在这个新闻中心,就中国空军战机在东海海域快速逼近某国侦察机,并迫使其采取回避动作的有关报道回应:中国空军飞行员从来都是依法依规飞行,同时也会运用国际法,一如既往维护国家空天安全。在这个新闻中心,借助公布赛事成绩之机阐明:本届“航空飞镖”赛事的举办,见证和深化了中俄两国空军的战斗友谊,中国空军与俄罗斯空天军互学互鉴,不断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

    应势而谋传递“中国话语”。中国空军近年来深入持续开展实战化训练,演训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飞越的频次越来越多,引起国外一些媒体的关注和猜测。2017年9月21日,中国空军在新疆召开中巴空军联合训练记者见面会,就个别外媒对中巴空军联合训练的误读予以回应:对于中国空军开展的各种例行性演训活动,有些国家不必大惊小怪,他们要学会习惯和适应。还应势向中外记者阐明:组织军事演训活动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通行做法,每个国家的军队要提升战斗力,担当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都要经过严格的实战训练,都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要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

    中国话语要让全世界听得到听得清

    新华社《参考消息》,作为“外媒看中国”的重要窗口,透射着“中国话语”的国际反应、“中国故事”的国际回响。

    2018年4至5月,《参考消息》密集关注“中国空军多型战机绕飞台岛巡航”的舆情动态。5月1日,《参考消息》刊发《中国发布空军绕飞台湾纪念封》一文集纳两条外媒信息:

    一条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4月29日报道:中国军方4月28日在台湾问题上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誓言“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空军发布了一套宣传片和一套纪念封,展示近期中国空军执行绕飞台湾任务的场景。这套名为《人民空军绕飞祖国宝岛》的纪念封上印着解放军战机和飞行员抵近台湾飞行的图片,信封的文字写着“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人民空军飞行员的神圣使命”。

    另一条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30日报道:中国空军多型多架战机近日连续绕飞台湾,与此同时推出一系列多方言、多语种宣传片,引起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针对近日一些外国媒体和岛内媒体对闽南话宣传片的相关舆论关切,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4月29日回应表示,推出多方言版本宣传片,是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让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共同信念。

    《参考消息》反映的情况表明——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信心、信息就是导向,要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强军安邦的新期待,有序有度地释放强军兴军、练兵备战信息,展现“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的决心意志,展现“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的能力定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豪气、底气和信心。

    《参考消息》反映的情况表明——向海内外传播新时代强军故事,要从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出发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既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又要最大限度地用好外国媒体、外宣媒体和驻外媒体、社交媒体,精心设置观点鲜明、指向性强、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议题,理直气壮、从容自信地传递中国立场,让该热的热起来,该说的说到位,使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话题,使我们的国际形象少些“他塑”、多些“自塑”。(空军新闻发言人、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副局长申进科)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憬杭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63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