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细数国际宇航大会上的中国航天新品

2018年10月05日 07:48:51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德国不来梅10月4日电  综述:细数国际宇航大会上的中国航天新品

    新华社记者张毅荣 任珂

    正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是世界航天界的最大盛会。多家中国航天企业和机构携新技术和新产品参展,广受关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本次展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各类航天器模型、航天零部件和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的应用。

    其中,他们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这套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拥有54颗卫星,后续计划扩容超过300颗,能为地面固定和各类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甚至为深海大洋、南北两极等地提供宽、窄带结合的通信保障。

    同时参展的还有“火星探测器”模型。“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目标是在一次任务中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环绕器携带巡视器飞往火星并在接近时制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开展环绕探测,择机释放巡视器;而巡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后分离释放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同时,轨道上的环绕器可以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

    利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制的汽车环境风洞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亮出的新产品。风洞能模拟各种自然环境,对汽车整车进行不同速度、温度、湿度条件下的测试,以提高汽车的安全与性能,缩短汽车的研发周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则重点展示了其用于商业航天发射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和“五云一车”工程,即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及飞行列车六大商业航天工程。

    据介绍,快舟系列火箭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等优势,在展会上受到发射市场的高度青睐。“五云一车”工程则在空中局域网、浮空机动平台、低轨窄带卫星通信系统、天基宽带互联网、新一代空天飞行器和高速飞行列车等领域各有侧重,展示了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布局。

    西北工业大学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翱翔系列”立方星和部组件产品。

    据介绍,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由模块化的单元组成,1个单元即1U的尺寸为长宽高各10厘米,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目前,实验室已研制形成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及组件产品,未来将应用在伴飞巡视、对地遥感、数据中继等领域。

    实验室副主任于晓洲介绍说,该校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已经汇集了“一带一路”沿线约50所高校、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展会期间,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世界多地的高校也对加入这一联盟表现出浓厚兴趣。

    民营航天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研制中的“朱雀”系列火箭模型。据介绍,他们重点打造的“朱雀二号”运载火箭长48.8米,起飞推力可达26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4吨,将使用自主研发、燃烧液氧甲烷清洁燃料的“天鹊”发动机。发动机将在今年年底完成系统性测试,“朱雀二号”计划在2020年发射升空。

    这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张昌武说,公司有信心在未来持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在本次展会上,从事航天科学教育与应用推广的北京爱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混合现实技术,搭建了一个“虚拟太空实验室”,模拟中国天宫空间实验室内部环境与实验装置。参观者戴上特殊眼镜便能模拟操作多项空间实验;企业推出的“立方星虚拟操作系统”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立方星的组装,帮助大学本科航天专业学生直观了解其结构、载荷及功能。

    爱太空公司创始人白瑞雪说,航天应用市场广阔但航天业内外仍存在信息鸿沟,公司希望推广大众应用、传播航天技术、普及航天知识,让航天技术成果提升传统行业效率。

    自1950年以来,国际宇航大会每年举办一次。今年的第69届大会1日在德国不来梅开幕,为期5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300多名宇航员、航天机构和企业界代表、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参与。

【纠错】 [责任编辑: 王楠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9966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