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有“硬刷子”才能刷新人才方阵

2018年10月08日 18:29:43 来源: 解放军报

    “自己有一潭水的知识,才能奉献给学员一碗水的智慧”“没有几把‘硬刷子’,就带不出过硬学员”。这是很多教员的深切体会,就连毛泽东同志也不例外。

    毛泽东曾感叹他在抗大任教的经历:“花了几个星期,收集了些材料,主要是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每天晚上写,白天睡觉。讲课只讲了两个钟头。”在一次讲课后,他幽默地说:“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时间,才准备好了讲课提纲,讲矛盾统一法则,哪知只半天就讲完了。岂不折本了吗?”可见,当好合格教员还真不容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前不久,本报报道了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员范进发从博士舰长到军校教员的先进事迹。按说,博士舰长应该到大洋大海中一展风采,而范进发却走上了三尺讲台。这正是我军培养人才的现实要求,也是对军校教员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教员有几把“硬刷子”,才能培养出有硬功夫的学员,刷新人才方阵。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主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承担起这一时代重任,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要有一潭水。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培养一流军事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万万不行的。教员作为军事院校的脊梁,作为军事人才的酵母,只有懂打仗、晓实战,才能带出会打仗的高徒。陈赓大将有句名言:教员是“做饭做菜”的,学员是“吃饭吃菜”的。如果教员水平不够,能力不行,做出来的“饭菜”学员不爱吃,甚至根本无法吃,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又如何能做到让学员“从院校直接走向战场”?

    教员之于人才的作用有多大?一部抗大办学史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年的抗大,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先后任教。抗大办学9年,先后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2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披坚执锐、带头冲锋的基层指挥员。就连侵华日寇冈村宁次也声称,“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用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有人曾指出,“在没有战争检验的情况下,检验一个国家军人的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只要到军事院校里看一看,便可以得出结论”。到院校看人才培养,实质上也是对教员能力素质的检验。目前,我军院校教员学历层次、专业素养有了很大提升,但懂得现代化战争的教员还不够多。有的教员任职经历不够丰富,军事职业经验、指挥专业素质、专业实践技能相对较弱;还有的在院校一干就是一辈子,对部队情况不是很熟悉,不能很好地对接战场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

    “学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新的体制、新的编制、新的力量结构、新的作战模式、新的科学技术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教员的政治素养、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提出了超越以往任何时候的高标准。教员具有几把“硬刷子”,懂一体化联合作战,才能培养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懂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才能带出现代战争的明白人;懂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才能锤炼出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指挥员。如果不懂战场、不知部队、不晓未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会严重误人子弟,也是对强军事业不负责任。

    实战锻造名师,名师必晓实战。提高教员的能力素质,为学员做出好的“饭菜”,一方面,可以让懂打仗的一线指挥员走上讲台,传强军兴军之道,授能战止战之业,解未来战争之惑。另一方面,可以加大院校教员同部队、机关干部交流力度,加深教员对部队战略策略、作战指挥、作战装备、作战能力等整个军事斗争准备的了解,实现“多见者博、多闻者知”。如此,才不愧师者、名师的光荣称号。(严满伟)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67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