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时代国门行丨丹东:从“自行开埠”小镇到国际贸易商港

2018年10月16日 13:00:1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10月15日电题:丹东:从“自行开埠”小镇到国际贸易商港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贾启龙 解放军报记者罗铮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都是起笔之处。

    这座原名“安东”的城市,自设立之初就饱含“东方平安”的希冀。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中朝最重要的陆上枢纽,丹东对“和平”与“稳定”的感悟,对“振兴”与“发展”的祈盼,最为热切,也最为深刻。

    100多年前,当时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镇“自行开埠通商”。

    东三省崇山峻岭间那些粗大的原木顺着鸭绿江水,一路浩浩荡荡直通东港出海口。一时间,丹东商号林立、船帆云集,以国际商贸都市的姿态出现在黄海之滨。

    然而不久之后,丹东即进入了漫长的日占时期,“出海口”成为“出血口”。经过半个世纪的抗争,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人民政权接管丹东仅3个月,丹东的私营工商业就增长了500多家。

    位于丹东鸭绿江上的中朝友谊桥(资料照片)。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都是起笔之处。

    这座原名“安东”的城市,自设立之初就饱含“东方平安”的希冀。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中朝最重要的陆上枢纽,辽宁丹东对“和平”与“稳定”的感悟,对“振兴”与“发展”的祈盼,最为热切,也最为深刻。

    新华社发

    可是,战火又一次烧到了国门边上。

    94岁的程源泉至今记得1950年的那个夜晚。在飞机的啸叫和爆炸的轰鸣中,鸭绿江对岸的新义州几乎在一瞬间成为瓦砾。和平的希冀就此打破。一个半月内,全市48家企业中有32家疏散搬迁到省外各地,丹东迅速从一个生产建设城市变成了国防前线城市。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程源泉领着文艺演出队在丹东火车站连跳8个月“邀请舞”,将一批批志愿军官兵迎进国门。“大喇叭一响,全车站都在跳,大家开心啊,跳到半夜不觉得累。”他说,欢天喜地的歌舞迎接的是最可爱的战斗英雄,也是祈盼多年的、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明星品牌在丹东成长起来:菊花牌电视机、黄海大客车、东方齐洛瓦冰箱……136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同类第一,丹东经济总量一度跃升至辽宁省第二位。这一上涨势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拐点,众多企业由盛转衰,丹东经济总量退至辽宁省十位左右。

    “但无论环境怎样变化,丹东人从未放弃过对发展的追求和探索。”丹东市边防检查站副站长于海涛说。

    边防官兵在鸭绿江畔巡逻执勤(资料照片)。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都是起笔之处。

    这座原名“安东”的城市,自设立之初就饱含“东方平安”的希冀。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中朝最重要的陆上枢纽,辽宁丹东对“和平”与“稳定”的感悟,对“振兴”与“发展”的祈盼,最为热切,也最为深刻。

    新华社发

    如今,丹东人又把探索的触角从陆地伸向海洋——由大东港区、浪头港区和海洋红港区组成的丹东港,如今成为集散杂货、集装箱、国际客运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贸易商港。很长一段时期内,丹东人给自己的定位是“沿边、沿江”,而现在,他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无垠的大海。

    “往年高峰,进出港船舶能达到3600艘次。”丹东港边检站一位负责人说。由于经济高度依赖于旅游业和对外贸易,在联合国对朝鲜实施制裁后,丹东对朝贸易和边境旅游被叫停。2017年,丹东港进出船舶仅有1300艘次。

    2018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举行历史性会晤,达成重要共识。此后,丹东如沐春风,不仅楼市回暖,“人气”也兴旺起来,一向安静的城区居然时常出现了堵车现象。

    于海涛也有同样的感受。如今,边检站越发感到人手不够,正积极从地方大学征招人才。

    “说明大家对和平的势头还是看好的。”于海涛说,“不管怎样,和平才能发展,稳定才有繁荣。对此,丹东人刻骨铭心。”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朋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97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