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外请“武教头”主导训练场

2018年11月16日 14:33:00 来源: 解放军报

    部队要实现转型,人才是关键。但没有专业人才怎么办?是自主培养,还是等靠上级调剂?请看解读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转型样本之四——

    外请“武教头”主导训练场

    10月中旬,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某型狙击榴弹发射器集训队展开瞄靶训练。记者闻讯赶来采访,看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景象:在训练场组织官兵进行训练的,是两名没有穿军装的地方人员。“他们能教得了特战专业吗?”记者惊讶中充满怀疑。

    “枪口受力后向上偏移,说明你的身体过于僵硬,应当学会适当放松。”一位教练员走到中士谭祖福身前,仅用手向后推了几下枪口,便为谭祖福查找到了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没想到这个教练员这么厉害!”此时的记者惊讶里满是钦佩。

    记者一打听,这两名教练员个个不简单。

    教练员刘海涛,是该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的设计者和研发者,熟知其使用原理、功能构造。每当战士们遇到不懂的理论问题,刘教练员总是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官兵们答疑解惑。

    教练员蒋闰明,曾负责该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的校验、调试和改良等工作,既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又熟知使用注意事项。他曾区分瞄准姿势、击发要领、呼吸节奏等多个内容,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不同条件下反复进行试验,消耗的子弹数量高达数十万发。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战士,问他们跟着外请教练员训练的感受。

    “武器是刘教练员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肯定最熟悉。”“武器研制出来蒋教练员先打,消耗的子弹能装几火车,肯定积累了不少经验。”……听得出来,在这两位教练员带领下训练,官兵们不仅训练热情高,而且个个都充满信心。

    前来检查跟训的该旅参谋长张百晓坦言,部队转型重组,就怕官兵训练没信心。

    这个特战旅在成立之初,绝大多数官兵都没有接触过特战专业,部分官兵、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干部士官,对于转型心里没底,觉得身体条件跟不上了只能“坐等被淘汰”。特战专业大部分都是险难课目,危险性大,训练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意外,旅里又缺少专业教练员,官兵们一度不敢放开手脚训练。

    “没有训练谈何转型,没有信心谈何训练!”该旅党委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班人分析认为,解决转型信心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教练员队伍带着官兵明确训练的具体方法、规避转型中的险滩弯路,官兵们的信心足了,训练热情自然会高涨起来。

    “要请就请一流教练员。”这个旅放宽视野,不设条条框框、想尽办法招贤纳士,不仅在军内邀请了特战尖兵、专家教授,还主动寻找地方的专业教练员来旅展开授课辅导。张百晓告诉记者,除了某型狙击榴弹发射器集训外,旅里同步展开的专业集训还有14个,几乎遍布各个特种兵专业训练场。

    北京某单位培训师李磊磊、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常祺……记者再一打听,其他集训队的教练员也个个身手不凡,都是在全军乃至全国出名的一流教练员。

    为了让一流教练员发挥出一流的训练效益,这个旅注重利用外请教练员培养本单位教练员,设置“首席教练员、核心教练员、主教练员、副教练员”四级教练员队伍,通过逐层培养的方式辐射带动全旅。截至目前,该旅在攀登、跳伞、潜水等险难课目上已有了40余名核心教学骨干。

    一声集合哨突然响起,当天的训练结束了。官兵们带回的路上步伐整齐、军歌嘹亮。

    望着大家的背影,张百晓感慨地说:“该型狙击榴弹发射器列装后,如果单靠我们自己摸索,一年也不一定搞得通。现在在一流教练员的带领下,两周就可完成集训,一个半月后全旅官兵就都掌握了……”(俞博、周远)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995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