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丨坚强的父亲养育坚强的兵

2018年12月02日 09:44:14 来源: 解放军报

看着儿子杜富国重新站起来的身影,坚强的杜俊充满希望。黄巧 摄

在儿子负伤的雷场,杜俊坐了很久。他知道,脚下这片土地重获安宁和幸福,就是儿子和他的战友们最大的骄傲!黄巧 摄

    10月11日下午,儿媳王静哭着打来的电话,在杜俊心里响起了一声炸雷:儿子富国出事了!

    杜俊的大儿子杜富国是名工兵,正在云南边境扫雷。这说儿子出事了,看来凶多吉少。

    老伴身体不好,杜俊没敢告诉她。他急忙包了一辆车,拉上儿媳和女儿,连夜从贵州遵义湄潭县兴隆镇赶往云南开远。王静嫁给杜富国才1年,虽然对丈夫从事职业的高风险也有所了解,但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击垮了,一路上不停地小声啜泣。杜俊不停地安慰她,其实自己的心头也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时间倒退回2015年7月。杜富国兴奋地打来电话,向杜俊报告:“爸,我参加中越边境扫雷队了!”听着儿子的话,杜俊心里一阵忐忑。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当兵,可没能如愿。为儿子取名“富国”、动员儿子参军,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为国家多作贡献。而如今儿子要上雷场,这不能不让他纠结。

    “你执行的任务荣耀但危险,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大意……”那天,杜俊一改往日的雷厉风行,婆婆妈妈地嘱咐了儿子很久。

    关于云南边境的雷场,杜俊抓紧时间给自己补了一课。原来,昔日战场激烈交战的山脊、沟壑和林地里,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武器无处不在。近40年来,虽然边境上再无战事,一派和平,但难以计数的爆炸物静静潜伏在草木之间、红土之下,随时会给不慎进入禁区的生命以死亡的威胁。杜俊明白,儿子现在干的事,是在“刀尖上跳舞”。但他更知道,中国军人面对危险,从来不会退缩,更何况儿子富国骨子里从来就有一股倔劲呢。

    说不害怕是假的,说没有想过无数种坏的可能也是假的。10月12日凌晨4点,云南开远的医院门口一片清冷,仲秋的风吹得人瑟瑟发抖,但心里堆满焦急的杜家三人,似乎谁也没有感觉到。

    两个小时后,载着杜富国的急救车呼啸而来。看到担架上的儿子浑身血痕、面目全非、生死不明,杜俊感到天都要塌了。女儿和儿媳更是哭着扑了过去。杜俊强忍悲痛,拖着一双发软的腿脚,把她们拉了回来。

    “首长,请告诉我孩子的真实情况吧,我能挺得住。”这是杜俊对扫雷大队领导说的第一句话。没等到回音,他又说:“我也是一名党员。有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能理解。”本就悲痛不已的部队领导听到这些话,不禁潸然泪下。

    儿子的两只手被纱布严严实实地裹着,眼睛也被裹得紧紧的,一些液体正顺着纱布向外渗着。医生已经小心翼翼地和杜俊说过了,富国的两只手没保住,一双眼睛也没保住。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在病房里再见到儿子时杜俊还是觉得恍若隔世。他牙关紧咬,强忍着没有哭出来。杜俊不是不想哭,他是不能哭。儿媳和女儿已经成了泪人,他能做的只有给她们宽慰。“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都要坚强。”嘴上说着这话,杜俊的心里却淌着血。

    入伍之后的杜富国吃苦耐劳,军事训练成绩节节攀升,文化素质却没啥长进。加入扫雷队后,他很快就遭遇了第一个“雷区”——排雷理论知识。第一次摸底考试,杜富国连猜带蒙,考了32分,而其他战友最低的也在80分以上。理论不过关,就不能走向战场!为补齐这个短板,杜富国下了多少苦功夫无人知晓,但从他的成绩单便足以看到他的努力——第二次考试57分、第三次70分,后来一直稳定在90分左右,甚至还考过99分。

    成绩单会说话,书也会说话。杜俊清楚地记得,他来部队探营时,看到儿子的几本扫雷教材都被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红笔标注的圈圈点点,就开玩笑说:“你当年学习要是这么用功,早就考上大学了!”杜富国却认真地回应父亲:“学不好排雷理论,扫不了雷,更保不了命,我可不敢掉以轻心。”

    杜富国在雷场上的进步是飞速的。没出半年,他就练成了“听声辨雷”的拿手绝活。只要把探雷器探向雷区,埋在地下浅表的金属大小、深浅和方向,他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由于技术好,杜富国很快被升为组长。“让我来,我技术好”,这几乎成为他每一次冲在急难险重任务前的标配理由。一次,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照例让小唐退到安全地域观察,独自上前处理。用了整整一上午,火箭弹被安全拆除,杜富国也累得几乎脱水。

    老山地区的夏秋季节特别闷热。扫雷战士穿着棉衣厚的防护服作业,每次都要浑身湿透,当天回营无法晾干,第二天又得穿着潮湿的防护服上山。由于杜富国执行任务多,队里特意腾出一套防护服增配给他,让他换着穿。这特殊的待遇,也让杜富国十分骄傲。

    3年来,杜富国1000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这些,他从来没有跟父亲提起。杜俊只依稀记得,在2016年6月的一次通话中,儿子哽咽地告诉他:“我的一名战友在扫雷的时候牺牲了……”说完,电话那头的儿子沉默了,电话这头的杜俊心蓦地沉甸甸起来。他知道,面对生死,儿子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如今,看着病床上刚刚历经生死考验的儿子,杜俊的两行老泪没能憋住。他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安慰儿子,想了半天,只是说:“儿啊,坚强点。”“没事,放心吧。”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但语气很坚定。此时,杜富国已经接受了自己失去双手的事实。他乐观地问杜俊:“爸,等我好了去装一双智能手,还能去排雷,你说行不行?”

    儿子的话,几乎让杜俊崩溃。儿子还不知道自己的眼球已经被摘除,他已彻底告别光明,再也不可能回到雷场上了!杜俊使劲地吸了吸鼻子,把难过吞进肚子,好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行。”

    在外人看来,杜俊是个无比坚强的父亲。可他内心的彻痛和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儿子受伤后,杜俊每晚都坚持守在儿子身边,谁劝也没有用。夜里,杜俊总会猛然间醒来,第一反应就是确定儿子还好不好。谁也不清楚,他一晚上会醒多少次。儿子还活着,这已经令杜俊觉得非常欣慰了。不然,他现在还能企求什么呢?

    儿子的病情稳定后,杜俊向扫雷队领导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请求:“扫雷任务不能因为一个人受伤就停下来。作为父亲,我想去看看富国战斗过的地方,看看他的战友们,给那些孩子们鼓鼓劲儿。”

    艾岩比杜富国晚一年到扫雷队,由组长杜富国负责帮带。出事那天,正是他们两人在接近坡顶的扫雷爆破筒“翻犁”过的土地上,发现了那枚部分弹体露出地面的爆炸物。杜富国初步判断,那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根据以往经验,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上级指示后,杜富国以作业组长的身份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是这句“你退后”和轰然巨响时杜富国下意识的一挡,让两三米之外的艾岩逃脱了厄运。

    其实,这次要到部队来,杜俊最想见的就是艾岩。他怕这个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杜俊关切地对艾岩说:“孩子,你的伤恢复得怎么样了?擦干泪,扫雷任务还要继续完成。”

    杜俊说得对。扫雷任务还没结束,还要有人干下去。不久前,即将服役期满的老兵窦希望曾问过同样面临走留的杜富国,想不想回地方发展。杜富国回问:“雷没扫完就想着走,你是不是怂了?”窦希望对杜富国更是不解:“你都结婚了,还不赶紧回家陪媳妇?扫了这么多年雷,你到底图个啥?”杜富国的回答能让窦希望记一辈子:“谁都回家陪媳妇了,那谁来扫雷啊?我干不了县委书记的活,但是可以干扫雷的事,虽然扛不了‘星’,但我要把枪扛好!”

    在扫雷队的器材室,杜俊看到了儿子那身被炸成棉花状的防护服。他想象不到那巨大的爆炸来临时,儿子那肉做的身躯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他只能感到,心中一阵阵的绞痛。杜富国的床铺上,豆腐块一样的军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床头。杜俊无声地帮儿子收拾物品,军装、军帽、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想到对军营、对扫雷有着特殊感情的儿子再也无法返回雷场,心头的绞痛便蔓延了全身。杜俊揣测,儿子现在就在承受这种痛苦吧。

    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杜俊走上杜富国战斗过的雷场。山路陡峭得让他脚下不断打滑;路旁堆放着的上千枚没来得及转移销毁的爆炸物,让人不寒而栗。杜俊在儿子搜排过的雷场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如今,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然安全,不远处的山坡上,边民耕种的庄稼正在迎接着收获季的到来。

    鸡鸣犬吠中,杜俊久久地深情地望着眼前安详的土地。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快速地拿起自己的手机,找到了一直收藏着的一张图片和一段视频。图片上,扛着炸药的大儿子杜富国正在陡峭的山坡上艰难地攀爬;视频里,在西藏当兵的小儿子杜富强,正巡逻在山南那条“魔鬼都不敢去”的边境线上。

    杜俊把图片和视频一起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并留言:“为中国军人加油!”

    这句话,他是说给自己的,是说给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更是说给全中国军人的!

    11月16日,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雷场移交仪式在老山西侧雷场展开。现场十多名扫雷官兵手牵手走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得知消息,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身旁的杜俊看到儿子笑了,紧锁了30多天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这位坚强的父亲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在心里对自己生养的这个坚强的兵说:“不怕,未来不管有多难,爸都陪着你走下去!”(胥得意、关磊)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朋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1000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