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锐读丨重视无人装备训练与运用

2018年12月25日 14:33:35 来源: 解放军报

    ●当前,无人装备的训练重点应放在人机配合上。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无人装备在战场上侦察、掩护、突击、支援已经变成现实,“无伤亡、高效能、可再造”的无人装备正让作战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战士从成长、成才再到团结协作,需要经历各种训练才能获得经验;部队从编成、协同到成体系作战,也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探索合适的战法。同样,无人装备和人之间的结合需要训练来形成默契,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也需要训练中产生的大数据来支撑。在此背景下,探索无人装备的训练与运用,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

    明确功能定位,创新训法战法。叙利亚战争中,俄军投入“平台”-M、“阿尔戈”、“铀”-9等多款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搭载不同平台、功能各异,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应着眼具体承担的战场任务,明晰无人装备的功能定位,有重点、有选择地按需定制发展。应重视小微型无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入成熟的人脸识别和自动瞄准技术,提高精确打击能力,使其具备执行反恐和定点清除任务的能力,降低误伤概率;注重在深潜和飞行规避动作等因人生理极限无法有效完成的课目上开展实验性训练,通过训练形成和有人装备的功能互补。结合已有战法,在训练中加入突袭、诱敌、伏击等课目,充分发挥其隐蔽性好、忍耐力强、代价低等特点,创新运用无人装备。通过战例研究积累无人装备在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使用方法,再结合训练,把对战法的研练成果转变成数据反馈,以此提高无人装备智能化程度,在战场侦察、反侦察探测、目标指示、火力打击等方面形成自主快速的响应机制。

    转变固有观念,注重人机配合。当前,无人装备的训练重点应放在人机配合上。这种训练不单是为了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流程,还是为了人工智能和人的智力能够形成默契。具备一定自主意识的智能化无人装备更像一名“战士”,要想运用好,指挥员先要转变观念,搞清楚这名“战士”的所思所想,以及其战斗力的生成规律。指挥员需要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增进对无人装备能力特点和“思考”方式的了解,并将指挥无人装备作战的能力作为综合衡量指挥员指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把人机结合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点,既要训练操作员的操作水平,也要训练前线战斗人员和操作人员、战斗人员和机器自主反应之间的协同配合,打通“屏幕外”和“屏幕内”之间的壁垒。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加快装备自主能力和操作者控制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运用中不断改进装备技术性能。

    建强指挥网络,促进体系融合。无人装备的使用高度依赖网络通信,为其提供专门的数据链路接入指挥网络,充分共享战场信息,是保证指挥员指挥控制无人装备的基础。为此,应加强网络和电磁领域的对抗性演练,检验复杂电磁环境下无人装备的实际作战能力。建立“软”“硬”兼施的防护体系,从技术体制和战术运用上找出指挥控制和定位信号遭拦截、干扰甚至被非法接入等情况的应对办法,保证指挥员到操作员、操作员到无人装备的指控链路安全保密不间断。着眼未来可能的作战行动,运用无人装备参与联合演习,锻炼指挥员指挥无人装备和其他装备共同作战的能力,加快融合形成新的力量体系。此外,随着无人装备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体系建设和运用无人装备已成趋势。在训练中尝试大量运用无人装备,发展和完善智能集群技术,提高无人装备之间的自主配合能力,形成无人装备自有的“战术意识”。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未来需求的新型指挥架构,探索一人多机、多机自主协同的行动方式。(李占良)

【纠错】 [责任编辑: 杨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100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