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导弹旅团长的16小时鏖战

2019年01月14日 19:58:2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题:导弹旅团长的16小时鏖战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深冬夜晚,寒冷异常。

  1月12日零时,持续了16小时的一场无声鏖战结束。一名名大校、上校军官陆续走出一间间封闭比武场,略显疲惫。

  比武是从前一天早上开始的。

  11日8时整,数十名导弹旅团长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进入封闭的比武场,开始进行“作战筹划”课目的激烈较量。

  按序对号入座、核实人员身份、发放想定条件……严肃的考官、紧张的气氛、复杂的特情,让每名参赛的旅团长立即进入了打仗的状态。

  翻看参加比武人员名单,记者发现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部队。有的来自核导弹部队,有的来自常规导弹部队,还有的来自新型作战力量。

  近几年,他们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带领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火箭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训任务。

  这次,这些导弹旅团长的“中军帐”与以往相比格外不同——

  没有作战参谋和任何帮手。除了一名随机分配的机要参谋可进行简单的文书录入之外,原本指挥“千军万马”的旅团长无一兵一卒。有的旅团长索性连这个机要参谋也没要。

  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数据。记者走进赛场,只见每名旅团长的前面只有两张长桌,一张摆放着硕大的作战地图,等待他们排兵布阵;一张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除了想定条件外,连U盘接口、网络接口都贴着封条,作战文书一片空白,要从零开始筹划。

  没有预先号令和提前准备。比武考题是全新的,从不同部队、院校等单位抽调的人员,实行全封闭式出题;作战想定条件是全新的,都是紧贴作战任务而来,大多是复杂困难环境、极限条件下的特情。

  旅长张正红来自我军第一支巡航导弹部队,他们担负“攻坚拔点、精确打击”特殊任务,前不久被评为“全军备战标兵单位”。他面对一叠作战想定条件,时而认真阅看敌情我情,时而在作战图纸上不停标画,时而在白纸上快速记录。

  屋外冬雨纷飞,寒风凛凛;屋内气氛紧张,战味十足。

  比武期间实行全时封闭,餐食也是送到现场。到了中午,有的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抓紧分秒时间把各项进度往前赶。

  转眼到了23时08分,某导弹旅旅长乔春雷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战文书和标图作业。虽然已忙累了一天,但是他没有急于“交卷”,又沉下心来仔细检查一遍。

  赛场上的严谨细致,也是战场制胜砝码之一。某导弹旅旅长王明才的作战图纸上,除了各色标记符号外,还贴着许多纸条,上面写有各种附记、图例、计划和表格。

  “我们手持‘撒手锏’,肩上责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某导弹旅旅长王锡民说完这句话,又埋头看着作战地图,拿起标绘工具继续忙碌起来。他所在的导弹旅是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这是王锡民第二次参加火箭军导弹旅团长比武。交完“答卷”后,他看着刚刚出炉的20余页的作战文书说:“两年前,我也是在这里参加比武。但同一个地方,不一样感受。今年的情况复杂了、特情更多了,比想象中的更难了,和实际作战任务更近了。”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03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