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黄顺祥:奋战在核生化安全一线的“降魔人”

2019年01月15日 18:39:5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题:黄顺祥:奋战在核生化安全一线的“降魔人”

    新华社记者李清华、杨庆民、刘小红

    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之时,一些专业人员却冒险挺进爆炸核心区域。

    “最美逆行者”中,就有陆军防化学院教授黄顺祥的身影。

    核生化,让人闻之色变。

    2001年,黄顺祥和中日专家一起开始处理在我国境内的日遗化武。面对数十万枚化武炮弹,常规计算方法受阻时,他大胆创新,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坐标系,很好地解决了炮弹殉爆量计算的难题,从而避免了数万人搬迁的社会影响。

    2005年8月,正在施工的一处工地发现大量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因多年腐蚀已经出现毒剂泄漏。更危险的是这些炮弹当中还混杂着黄磷弹,外泄黄磷遇空气极易自燃,引发爆炸。

    工地周围人口密集,若不能尽快妥善处置,极有可能引发重大伤亡事故。作为紧急处置专家组成员,黄顺祥到达现场后主动请缨留在弹坑挖掘现场处置险情。正值盛夏,他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毒服,亲自给冒着白烟的黄磷弹进行水洗处理,控制自燃。

    一次对一枚黄磷弹安全化处置中,黄磷突然燃烧导致气爆,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烟火腾空而起。幸好,炮弹钻孔朝上,喷出的火焰没有伤及黄顺祥。

    像这样的险情,黄顺祥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次。他却说:“作为军人,又有哪个战位是安全的呢?”

    这些年,他时刻关注国际核生化领域动态,从中捕捉研究方向和机遇。

    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黄顺祥毛遂自荐,利用所建立的新一代传染病模型集智攻关,模型计算出我国“甲型H1N1流感基本传染率为0.6”的结论,为有效防控疫情及时提供了关键决策支持。

    这一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向青年首席科学家,黄顺祥带领研发团队将在核生化危害防控领域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技术向民用拓展转化,经过近5年的持续攻关,提出了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整体解决方案,为我国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技术支撑,已在多个省市进行业务应用。

    敏锐的洞察力、坚韧的意志力,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刚结婚那会儿,本是新婚蜜月,可他常常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办公室。”妻子郭霖说,一天早饭时,坐在餐桌前,黄顺祥却不动筷子。原来他因为思考问题,忘了吃饭,直到被提醒才恍然大悟。

    “他常常冷不丁地冒出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来。那天,一进门,他就冲我说‘终于把这个三维偏微分方程组解出来了’。”郭霖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黄顺祥长年出差在外,女儿对爸爸的印象既深刻又模糊。时间久了,爸爸成了女儿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是个‘超人’,总有忙不完的工作。他更像个‘飞行侠’,总是飞来飞去出差……”这是定格在女儿日记里的记忆。黄顺祥也曾“信誓旦旦”:要为孩子记成长日记。后来渐渐变成了周记、月记,如今已是不定期的“大事记”。

    也许黄顺祥的生活是单调的,但是充实的。显微镜下,形态各异的病毒、细菌和颗粒物,是他最熟悉的图画。计算机里,深奥复杂的代码和公式,是他最生动的语言。那些临危受命的担当和奉献,是他最自豪的经历。

    作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黄顺祥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这些荣誉和收获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工作。”黄顺祥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038915